瘀血性痛經是盆腔瘀血綜合征的癥狀之一。 盆腔瘀血綜合征(又稱盆腔瘀血症)是由於慢性盆腔靜脈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也是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見於30-50歲的經產婦。
任何使盆腔靜脈流出盆腔不暢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靜脈瘀血。和男子相比,婦性盆腔循環在解剖學、循環動力學和力學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於形成盆腔瘀血的基礎。
診斷:
1.慢性盆腔墜感或墜痛,自月經中期開始逐漸加重,月經來潮或勞累後加重,伴深在的性交痛和低位腰痛,有時難以忍受,呈周期性。
2.極度疲勞感,可醫生檢查發現不了有關的病變。
3.瘀血性痛經 半數以上有此癥狀,月經前一天或月經第一天最重,第二天經血增後明顯減輕以至消失。
4.白帶過多 多為透明的粘液或水樣白帶。
5.月經改變 月經周期元明顯改變,但可有月經量增多,經血呈醬色,1/4患者排卵期少量出血。
6.乳房脹痛 月經前出現,月經來潮後疼痛迅速減輕,或完全消失。
7.外陰腫脹、墜痛,陰道壁可呈紫藍色、陰唇腫脹以及靜脈充盈。
8.泌尿道癥狀 約 1/3患者經前有明顯的尿頻、尿痛癥狀,因而被疑為泌尿道感染。
9.肛門墜脹 以排便及經前明顯,尤以子宮極度後傾多見。
10.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神經衰弱,易怒激動,失眠、頭痛,心前區悶脹感或心悸,全身酸痛不適。
l1.腹部檢查 下腹輕度深壓痛。
12.婦查 外陰靜脈充盈,陰道、宮頸粘膜常為紫藍色,子宮多為後位質軟,宮旁附件區有明顯的壓痛及飽滿感,但無明顯增厚及塊狀物。
檢查
一、基本檢查
1.陰道 B超對診斷本病有所幫助。
2.盆腔靜脈造影術:能清晰地、動態地顯示盆腔靜脈曲張影像,客觀地證明盆腔靜脈瘀血的存在。
二、進一步檢查
腹腔鏡檢查:可見子宮增大,表面呈紫藍色或子宮表面呈「花斑」狀,一側或兩側卵巢呈囊性增大水腫,卵巢靜脈曲張,闊韌帶內血管迂曲、努張,形成靜脈瘤樣或蚯蚓狀。
三、診斷要點
1.具有或部分具有上述臨床表現的患者,尤其是下腹或盆腔墜脹與體征不符者。
2.盆腔靜脈造影有靜脈曲張者可確診。
3.疑難病例可進一步作腹腔鏡檢查。
繼發性痛經:多見於生育後及中年婦女,因盆腔炎症、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癥狀都可出現周期性的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等。此外,有些患者常伴有全身癥狀,如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繼發性痛經癥狀。
原發性痛經:即功能性痛經。痛經(dysmenorrhea)是指月經期疼痛,常呈痙攣性,集中在下腹部勱,其他癥狀包括頭痛、乏力、頭暈、噁心、嘔吐、腹瀉、腰腿痛。是年輕女性十分常見的病症。原發性痛經不伴有明顯的盆腔器質性疾病。
痛經:是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者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兩種。經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發現盆器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這一分類方法使臨床工作者對兩類痛經有一較簡明的概念。
診斷:
1.慢性盆腔墜感或墜痛,自月經中期開始逐漸加重,月經來潮或勞累後加重,伴深在的性交痛和低位腰痛,有時難以忍受,呈周期性。
2.極度疲勞感,可醫生檢查發現不了有關的病變。
3.瘀血性痛經 半數以上有此癥狀,月經前一天或月經第一天最重,第二天經血增後明顯減輕以至消失。
4.白帶過多 多為透明的粘液或水樣白帶。
5.月經改變 月經周期元明顯改變,但可有月經量增多,經血呈醬色,1/4患者排卵期少量出血。
6.乳房脹痛 月經前出現,月經來潮後疼痛迅速減輕,或完全消失。
7.外陰腫脹、墜痛,陰道壁可呈紫藍色、陰唇腫脹以及靜脈充盈。
8.泌尿道癥狀 約 1/3患者經前有明顯的尿頻、尿痛癥狀,因而被疑為泌尿道感染。
9.肛門墜脹 以排便及經前明顯,尤以子宮極度後傾多見。
10.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神經衰弱,易怒激動,失眠、頭痛,心前區悶脹感或心悸,全身酸痛不適。
l1.腹部檢查 下腹輕度深壓痛。
12.婦查 外陰靜脈充盈,陰道、宮頸粘膜常為紫藍色,子宮多為後位質軟,宮旁附件區有明顯的壓痛及飽滿感,但無明顯增厚及塊狀物。
檢查
一、基本檢查
1.陰道 B超對診斷本病有所幫助。
2.盆腔靜脈造影術:能清晰地、動態地顯示盆腔靜脈曲張影像,客觀地證明盆腔靜脈瘀血的存在。
二、進一步檢查
腹腔鏡檢查:可見子宮增大,表面呈紫藍色或子宮表面呈「花斑」狀,一側或兩側卵巢呈囊性增大水腫,卵巢靜脈曲張,闊韌帶內血管迂曲、努張,形成靜脈瘤樣或蚯蚓狀。
三、診斷要點
1.具有或部分具有上述臨床表現的患者,尤其是下腹或盆腔墜脹與體征不符者。
2.盆腔靜脈造影有靜脈曲張者可確診。
3.疑難病例可進一步作腹腔鏡檢查。
預防:
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盆腔瘀血症的病因,採取預防措施,可以避免或減少其發生。加強計劃生育宣傳,防止早婚、早育、性交過頻及生育較密,提倡最多生兩個孩子,兩次生產至少應有3~5年的間隔,使生殖器官不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血管的性能都得充分的恢復。宣傳科學方法避孕,不採用性交中斷避孕法。也不主張禁慾。重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改善一般健康情況,對某些體質較弱的人尤為重要。加強產後衛生宣傳,推廣產後體操,對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組織的恢復有很大好處。休息或睡眠時避免習慣性仰卧位,提倡兩側交替側卧位,有利於預防子宮後位的形成。防止產後大便秘結及尿瀦瘤,有助於生殖器官的恢復及盆腔靜脈的迴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對長期從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時應開展工間操及適當的活動。此外,不論能否入睡,中午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時間,可消除上午的疲勞。但值得提出的是,卧床休息或睡眠時,不同的姿式對消除疲勞,改善盆腔血運有不同的效果。從力學的觀點來說,仰卧位時,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於下腔靜脈,其靜脈壓力雖較立或坐著時減低不少,但較側俯卧位時明顯增高。前人在養身功中就有「站如松、坐如鐘、卧如弓」的銘言。所以,提倡從習慣上採取血曲腿側俯卧位,對防止甚至治療某些輕症的盆腔瘀血症,都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