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與陰氣相對。指功能,指六腑之氣,指衛氣。陽氣鬱伏即指功能,六腑之氣,衛氣的鬱積,阻滯,不通。
引起陽氣鬱伏的原因是陽氣不足,陽氣虛,陽虛等。
陽氣鬱伏的表現為: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齒痕。脈象沉細等。
陽氣與陰氣的區別:
陽氣,生理學名詞。與陰氣相對。就功能與形態來說,陽氣指功能。就臟腑機能來說,指六腑之氣。就營衛之氣來說,指衛氣。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清的為陽氣。
陰氣與「陽氣」相對。泛指它們的事物的兩個對立面之一。如就機能與物質來 說,陰氣指物質。就臟腑機能來說,則五臟之氣為陰氣。就營衛之氣來說 ,則營氣為陰氣。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內里的,向下的,抑 制的、減弱的、重濁的為陰氣。
陽氣鬱伏的表現為: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齒痕。脈象沉細等。
1.加強床邊護理。可用番瀉葉每日10克或30克晨間開水泡服,一般6~8小時可排便。也可用生脈承氣湯(人蔘、麥冬、五味子、芒硝、厚朴、制大黃)既可扶正益心氣,養心陰,又可通里攻下通便,一般一付即見效果。
2.密切觀察脈率的變化,除積極抓緊治療外,又可防止因嚴重心氣貫脈不勻,心陽進一步虛脫引起心臟驟停而淬死。
3.要卧床休息,不要過早活動,一定要交待卧床休息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