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neonatalpurulent meningitis)大多由於新生兒敗血症引起,但有的患兒無敗血症癥狀,而僅有暫時的菌血症。少數病例細菌從中耳炎、顱骨裂、脊柱裂、腦脊膜膨出,皮膚粘膜竇道直接進入腦膜引起炎症。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病理

腦膜和腦室膜的炎症明顯,布滿膿性滲出液,大腸桿菌引起的腦膜炎都有腦室膜炎,約一半病例由於第四腦室的馬氏孔和路氏孔被膿液堵塞而並發腦積水,少數病例並發硬腦膜下積液和腦膿腫。不少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靜脈炎和動脈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怎麼引起的?

以大腸桿菌(多含有K1抗原)、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為最多見,其他也有由變形桿菌、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和不動桿菌引起的腦膜炎,至於腦膜炎雙球菌、流感桿菌、李司忒菌則很少見。歐美國家則以GBSⅢ型和大腸桿菌為最多見。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臨床表現有哪些?

早期癥狀與敗血症相似,主要為體溫不穩,足月兒多表現發熱,早產兒則體溫不升,其他癥狀有神萎、不哭、拒乳、面色蒼灰,黃疸加深。此時必須仔細觀察病情發展,如發現煩躁不安、兩眼凝視或閉眼嗜睡,提示發生腦膜炎的可能。驚厥開始時可能只有眼瞼或咀角輕微抽動,以後出現指趾抽動或肢體抽搐。肌張力增強或低下,病情可能迅速惡化,表現呼吸不規則、暫停或衰竭。有時皮膚出現花紋,血壓下降而至休克。新生兒由於囟門和骨縫未閉合,顱內壓增高的徵象出現較晚。

如治療用藥正確,腦脊液變化已減輕,培養也陰轉,但仍有不明原因的發熱,或癥狀又反覆,常由於合并腦室膜炎,少數可能因並發硬腦膜下積液。腦膜炎晚期如頭圍增大,眼球下轉,表示已並發腦積水。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治療說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的治療有抗菌治療、腦室膜炎的治療、支持和對症治療這幾種方法。

1.抗菌治療 原則上選用敏感和易通過血腦屏障的抗生素,靜脈滴入。①當病原菌尚未明確前,可根據本地區化腦的常見病原菌選用抗生素。因致病菌以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見,故可先試用氨節青黴素,但有些地區對這兩種抗生素已產生耐葯,故有人已採用易進入腦脊液的第三代頭孢類藥物。阿米卡星對耐慶大黴素的菌株仍有效,也可採用。②當致病菌和葯敏已明確,則對未產生耐葯的葡萄球菌、B組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可選用青黴素,劑量需加大;如系大腸桿菌可用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如為克雷白桿菌用頭孢他啶或頭孢曲松,對綠膿桿菌用頭孢哌酮;對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用萬古黴素;對腸球菌和李司忒菌仍用氨苄青黴素。所有上列藥劑量參閱感染概述中的抗生素劑量表,療程約3~4周,如療效出現較晚,則療程相應延長至4周以上。

2.腦室膜炎的治療 除選用上列抗菌藥物外,尚需向側腦室插入保留導管,每天或隔天注入有效抗生素,至腦脊液培養陰轉和常規化驗接近正常。至於鞘內注射,因藥物不會上流至腦室,已不採用。

3.支持和對症治療 支持治療不容忽視,可多次輸新鮮血或血漿,液體輸入量控制在60~80ml/kg/d,因腦膜炎時常伴腦積水。顱內壓增高時用甘露醇脫水,有人還主張用地塞米松減輕腦水腫。驚厥時用苯巴比妥鈉,使血濃達15~30mg/L。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預後及預防

化膿性腦膜炎屬嚴重疾病,病死率高,存活者易留有後遺症如腦積水、癲癇、智能低下和神經系統後遺症。早治比晚治預後好。因此有人主張對明確診斷敗血症的患兒應常規性作腦脊液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化腦。積極治療敗血症也是預防措施。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怎麼護理?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指在新生兒期內由化膿菌引起的腦膜炎症。常繼發於敗血症或為敗血症的一部分,是新生兒期嚴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發病率較高,足月兒為0.5‰~1‰,早產兒比足月兒高4倍.病死率可高達50%,存活者中50%可發生腦積水,失明,智力低下等神經系統後遺症。

ADVERTISEMENT

1、按兒科一般護理常規,昏迷者按昏迷護理常規。

2、昏迷、持續驚厥或休克患兒,應專人守護。監護呼吸、脈搏、體溫、血壓及病情變化,大小便次數及出入量。

3、做好急救準備,發現驚厥、昏迷或病情驟變等,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4、飲食應少量多餐,食後少動,避免嘔吐,若病情許可,可豎直抱起或抬高床頭約20min。吞咽困難可用鼻飼。使用磺胺或腎毒性抗生素者,應給予充足的液體。

5、保持呼吸道通暢,嘔吐時頭側向一方,及時清除鼻咽部分泌物及嘔吐物,以防吸入性窒息。注意口腔護理。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會傳染嗎?

有些家長對化膿性腦膜炎不了解,擔心小寶寶的化膿性腦膜炎會傳染別的孩子,他們是把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疾病相混淆了。儘管在臨床癥狀方面這三個疾病有相同之處,但卻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指出生後4周內化膿菌引起的腦膜炎症。主要的感染途徑有兩個:第一是患病新生兒個體本身在產時吞入或吸入污染的羊水感染;第二是出生後病原菌由呼吸道、臍部、受損皮膚與粘膜、消化道、結合膜等侵入血循環再達腦膜引起感染。新生兒由於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都不完善,總體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又由於血腦屏障功能不全,細菌易透過血腦屏障引起顱內感染,因此,化膿性腦膜炎是新生兒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冬春季常見急性傳染病之一,傳染源是帶菌者和患者,傳播途徑為呼吸道侵入,主要易感對象為兒童,6-12月的嬰兒為發病高峰。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大腦炎,該病由蚊媒傳播,夏秋季發病,多見於兒童和老年人。這三個疾病根據流行性資料、臨床癥狀、血象、腦脊液特徵及血清學檢查可完全明確診斷。流腦及乙腦通過預防注射,可起到好的預防作用。

新生兒靠從母體內得來的抗體IgG,對一些傳染病具有免疫力,因此,新生兒期至今未發現流腦與乙腦病例。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增加與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化膿性腦膜炎經及時適當處理,大多數病兒能痊癒。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對小兒智力有影響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新生兒受細菌感染後,細菌先侵入血液,以後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腦膜引起腦膜的炎症。病死率較高,存活者常有智力障礙、癱瘓等嚴重後遺症。

新生兒可能是在母親體內或生產過程中,也可能是出生後經過呼吸道、臍部、口腔及皮膚破損處,中耳發炎等情況下,細菌從此侵入血液中,然後再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腦膜引起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表現為吃奶減少或不吃奶,精神極差,不哭,活動少,嘔吐,有的煩躁不安,若哭鬧則哭鬧不止,體溫不穩定,呼吸不規則,青紫,前囟門隆起,抽搐。

因此,每個孕婦均應做好產前保健,避免感冒等發熱性疾病。生產過程中,應實行新法接生,嚴格消毒接生人員的雙手及接生用具。產後應注意新生兒皮膚護理,防止臍部被水或尿液浸濕,浸濕後要及時消毒處理。小兒啼哭不要讓淚水流入外耳道,如流入應及時處理。另外,要注意小兒與有感染的人員隔離,不要到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如果已經發生感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使用抗生素並處理局部感染部位。病情嚴重者應住院治療,防止細菌侵入腦膜引起化膿性腦膜炎。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使用強有力的抗生素,療程要長。還要對症處理顱內高壓、抽搐等情況。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14109


<<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新生兒肝炎 >>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相關圖片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
小兒無菌性腦膜炎綜合征
回歸熱型結節性非化膿性脂膜炎
化膿性角膜炎
繼發性化膿性腹膜炎
慢性化膿性胸膜炎
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
小兒結核性腦膜炎
新生兒暫時性膿皰性黑變病
新生兒中毒性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