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陰道炎(Yīng Yòu ér Yīn Dào Yán),多發生在2~9歲的幼女,是女性嬰幼兒的常見病。因陰道炎多伴有外陰炎,因此,常統稱為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疾病診斷

由於嬰幼兒解剖的特點及不能為動及醫生合作,因此,結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體查是診斷的主要依據,因此,醫生需要高度耐心與細心地向患兒母親與保教人員詳細詢問病史。檢查時手法要輕巧敏捷,有時為了獲得滿意的檢查結果,須設法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如邊檢查邊與患兒交談,使其腹壁放鬆。個別情況下,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對患兒進行檢查。常用的幾種檢查方法:  

(一)檢查外陰

用中、食二指輕輕分開大陰唇,仔細觀察外陰、尿道及陰前庭等處。  

(二)陰道窺鏡檢查

最好的檢查器械是凱萊(Kelly)空氣膀胱鏡。也可用支氣管鏡或鼻鏡作陰道窺器。較大的女孩可採用特製的小型陰道鴨咀器。通過上述窺器,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及宮頸情況,檢查陰道上皮及分泌物情況,有無異物,同時,用小棉棒取陰道分泌物作塗片用革藍氏染色,還可取分泌物作培養,並作藥物敏感試驗,如此便可確定病原菌。  

(三)直腸、腹部雙合診檢查

用左手中指及食指分開雙側大陰唇,以右手食指(較小幼兒進入食指有困難時,也可用小指)伸入患兒肛門與腹部,另一手互相配合觸摸陰道內有無異物、子宮大小及盆腔情況。直腸檢查還可協助取陰道分泌物。方法是直腸的手指向前擠壓陰道後壁,另一手拿以消毒的玻璃管,邊擠壓直腸邊抽吸陰道分泌物。  

治療措施

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外陰可用1∶10000高錳酸鉀坐浴。陰道內異物,必須儘快取出。小陰唇粘連,可用小彎鉗沿著上邊或下邊小孔輕輕插入予以分離,這種分離手術容易進行,不需要麻醉。陰道用0.5~1%乳酸溶液,通過插入陰道的橡皮導尿管灌洗陰道,並可通過導尿管注入磺胺或抗生素乳劑,每天一次,5~7天為一療程。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可促進炎症消退,應用含0.1mg乙烯雌酚軟膏,以小棉棒塗予陰道深處,每天一次,共2周,以後每3~4天一次,共治療4-6周。口服乙烯雌酚療效也好。0.1mg乙烯雌酚,每日一次,二周後改為每周2次,可連續用4~6周。用藥時間過久,可引起第二性徵發育。嬰幼兒蟯蟲性陰道炎的治療,可用撲蟯靈(Pyrvinium Pamoate)。劑量按每公斤mg,晚上一次服用;如有複發,可隔2~3周再服一次。該葯毒性低,少數患兒服後可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此葯能使大便染成紅色,可染污衣服。撲蟯靈對殺滅蟯蟲作用顯著,為治療蟯蟲的首選藥物。  

病 因 學

(一)外陰局部衛生不佳

患兒母親及保教人員不注意患兒外陰清潔,大便後處理不當,或用污染的紙擦抹肛門,使腸道細菌侵入陰道,引起陰道炎。HuHiman在研究438例嬰幼兒外陰陰道炎的病例中,發現68%是由上述病因所引起,其中培養時發現大腸桿菌者佔80%。  

(二)異物

如花生米、豆類、髮夾、別針、小石頭等塞入陰道,由於異物造成陰道上皮損傷,而發生繼發性感染。  

(三)蟯蟲性外陰陰道炎

在正常情況下本病並不多見。它是由腸道蟯蟲通過糞便傳入陰道;或糞便處理不當,通過嬰兒母親或保教人員的手或衣服、玩具等將蟯蟲卵污染幼女外陰而引起炎症。  

(四)繼發性外陰、陰道炎

幼女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後,細菌通過灰塵直接傳入陰道而引起感染。

(五)特異性陰道炎 滴蟲或黴菌性陰道炎,在嬰幼兒罕見。原因:可能由於嬰幼兒的陰道pH呈礆性,不適於黴菌繁殖。滴蟲是以糖原為食物,在此年齡的陰道糖原很少,故也不適於滴蟲生長。嗜血性陰道炎在嬰幼兒中極為少見。  

ADVERTISEMENT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是外陰陰道癢,陰道分泌物增多,嬰幼兒因不能很正確地訴說癥狀,常用手指搔抓外陰,通過手指及抓傷處,更進一步使感染擴散。外陰、尿道口、陰道口粘膜充血、水腫,有膿性分泌物。但也有可能在急性期被父母疏忽,或因癥狀輕微,至急性期後造成小陰唇粘連,粘連時上方或下方留有小孔,尿由小孔流出。陰道異物可引起陰道分泌物特多,且為血、膿性,有臭味。蟯蟲所致的陰道炎,外陰及肛門外有奇癢,陰道流出多量的稀薄的黃膿性分泌物。  

預防措施

為了預防幼女黴菌性陰道炎的發生,家長一定要注意患兒外陰部的清潔衛生,做到

① 每天清洗外陰;

② 每天換內褲;

③ 大便後注意應從前向後擦試,避免糞便污染外陰;

④ 當家長患有黴菌性陰道炎時,洗涮用具(浴盆、毛巾、浴巾等)要與孩子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⑤ 當孩子身體其它部位有感染時不要亂用抗生素,或按醫囑,用藥時間也不宜過長。避免菌素失調(如果長期使用抗生素,則會造成菌群失調);

⑥ 患有糖尿病的孩子(尿液酸鹼度發生變化也可導致黴菌性陰道炎),家長要重視,積極治療,以減少黴菌性陰道炎的發生。  

嬰幼兒陰道炎是怎麼回事?

嬰幼兒陰道炎因大量膿性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痛癢,可使患兒哭鬧不安或以手抓外陰。檢查時發現外陰、陰蒂紅腫,表面可能有破潰處,尿道口及陰道口粘膜充血、水腫,小陰唇可見粘連,陰道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可取陰道分泌物作塗片檢查或送培養,尋找病原體,並注意陰道有無異物。

嬰幼兒陰道炎多與外陰陰道炎並存。因嬰幼兒外陰發育差,缺乏雌激素,陰道上皮抵抗力低,易受感染陰道炎。常見的幼女性外陰陰道炎時由原體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及大腸桿菌等,滴蟲或念珠菌也可引起感染。病原體可通過患病的母親、保育員或幼兒園兒童的衣物、浴盆、手等傳播;也可由於衛生不良、外陰不潔、經常為大便所污染或直接接觸污物所引起。此外,外陰損傷或抓傷,尤其是蟯蟲感染時引起炎症。此外,尚可因誤放異物於陰道內而引起。

要預防嬰幼兒陰道炎,就得從家長做起。平時,要保持嬰幼兒的外陰部清潔衛生,用水工具專人專用,內褲不要混洗。為保持外陰清潔、乾燥、減少磨擦;向陰道內滴入與病原相應原藥物。如有異物必須取出。此外,可同時口服已烯雌酚,注意已烯雌酚的用量不能過多,以免引起子宮內膜增生,停葯後脫落而發生陰道流血。  

怎樣防治嬰幼兒陰道炎?

由於嬰幼兒的卵巢功能尚不健全,因此幼兒的陰道粘膜較薄,而陰道外口又鄰近肛門、尿道,局部易潮濕受細菌感染而發生炎症,如外陰陰道炎。當外陰皮膚擦傷或搔抓致傷而有污染時容易發生外陰炎。

新生兒及幼女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幾乎任何感染源或刺激物,進入陰道後都可以引發炎症。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的感染,它存在腸道中,通過大便污染而致病。腸道蟯蟲爬出肛門侵犯外陰陰道造成感染,也是發生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出於好奇心或想解除外陰一些不適感,會將發卡、小鉛筆頭、小玩具之類的東西插入陰道內,未能及時取出,長時間刺激或損傷陰道粘膜從而引起炎症。女嬰先天性陰道直腸瘺等畸形則更容易發病。母親體內存在的一些致病因素,如單純性皰疹病毒、黴菌以及滴蟲,都可在胎兒經過產道或日常生活密切接觸過程中,傳染給女性新生兒。

現在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獨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受到重視,一些家長帶領自己年幼的女孩到游泳池去游泳,而又不重視外陰陰道衛生,經常反覆地受到細菌污染,當抵抗力下降時細菌繁殖導致陰道炎的發生。

急性感染時多有外陰紅腫、疼痛,排尿痛、外陰不適,令女嬰煩躁不安。陰道異常分泌物表現為膿性白帶流出,有時為黃水樣,甚至血性分泌物較多。如為長時間異物刺激伴大腸桿菌感染常常伴有臭味。如果發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請醫生時行鑒別,以對症治療。

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呈淡粉色)洗外陰,對較大的幼女可令其坐浴每日-3次,每次15分鐘左右。禁用刺激性較大的肥皂用力擦洗。而可用1%-1%潔爾陰液,通過較細軟的像膠導尿管,輕輕送至陰道頂端進行沖洗。保持外陰清潔乾燥。

如為一般細菌感染,局部可塗用紅霉素軟膏。是否需用口服藥物,則應根據醫囑進行。特別注意的是對頑固性經久不愈的幼女陰道炎,應想到陰道內有異物存在的可能,請醫生仔細檢查,較大的異物或長時間有嵌頓往往需在麻醉下進行手術取異物,不可擅自亂取,以免造成直腸等部位的損傷。

為了更好地預防女嬰或幼女的外陰陰道炎,應使用吸水性強、透氣性好的尿布,勤洗換保持衛生,大便後要清洗外陰,謹防糞便不能擦凈而污染會陰部。儘早穿合襠褲,減少陰部外露污染的機會。幼女游泳後要預防性使用前兩種液體坐浴。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防止異物插入陰道。對有明顯畸形造成反覆感染者,應早做手術修補。母親要積極治療自身生殖系統傳染性疾病,以免傳染給孩子。

炎症分類常見炎症消炎抗生素對症用藥 嬰幼兒陰道炎14376


<< 櫻桃狀血管瘤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

嬰幼兒陰道炎相關圖片

嬰幼兒陰道炎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嬰幼兒陰道炎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
嬰幼兒外陰疼痛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間質性膀胱炎、局限性外陰炎和脫屑性陰道炎綜合征
嬰幼兒睡眠時經常翻動,反覆搖頭
嬰幼兒臍部有腫物突出
嬰幼兒抽風
原發性嬰幼兒型青光眼
嬰幼兒型內斜視
嬰幼兒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