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flat foot),正常足弓減低或塌陷的一種疾病。亦稱平足症平底足。扁平足主要是由於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態異常、肌肉萎縮、韌帶攣縮或慢性勞損造成足縱弓塌陷或彈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多見於過度負重或長期站立者,因維持足弓的韌帶及肌腱過度勞損鬆弛所致。少數病例為先天性。多見於青、少年,女性多於男性。臨床表現為足部腫脹及疼痛,站立或行走後尤為嚴重。可用矯形鞋、醫療體育、手法固定、手術等治療。

  

癥狀

1.姿勢性平足症:為初發期,足弓外觀無異常,但行走和勞累後感足疲勞和疼痛,小腿外側踝部時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腳背可有腫脹,舟骨結節處腫脹及壓痛明顯,局部皮膚可發紅,足活動內翻輕度受限。站立時,足扁平,足外翻。經休息後,癥狀、體征可消失。

2.痙攣性平足症:好發於青壯年,部分由姿勢性平足處理不當發展而來。主要為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可呈八字腳步態。腓骨長肌呈強直性痙攣,足內、外翻和外展活動受限。足跟變寬,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結節完全塌陷,向內突出。嚴重者,足部僵硬。固定於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動明顯受限。即使經較長時間休息,癥狀也難改善。部分病人可繼發腰背痛及髖、膝關節疼痛。  

病因

其病因主要有:(1)遺傳因素;(2)先天性足骨畸形;(3)足部外傷或慢性勞損;(4)足內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痙攣。(5)外八字;(6)後跟外翻;(7)X型腿;(8)拇趾外翻;(9)肥胖;(10)老人性機體退化;(11)發育期骨骼生長過快;(12)營養不良;(13)長期穿穿過硬鞋底;臨床上分為姿勢性平足症和痙攣性平足症。臨床表現主要為久站或行走時足部疼痛或不適,站立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展,舟骨結節處腫脹壓痛,休息減輕,晚期發展為痙攣性平足,並可引起骨性關節炎併發症。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本症可發生於兒童及青壯年,若為先天性者則多在10歲以後出現癥狀,常因各種損傷和勞累、肥胖而誘發,雙側多見。本症重在預防,一般行非手術療法多能奏效,少數患者則需手術治療,亦可獲得較好療效。療效欠佳者多數是未經正規治療或伴有合并症、併發症者。診斷依據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傷史。

2.久站或行走時足部疼痛或不適,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結節處腫脹和壓痛,休息可減輕或消失。晚期為痙攣性平足,經較長時間休息,癥狀亦難改善。

3.站立位X線足正側位片可見舟骨結節完全塌陷,與載距突的距離增加。自跟骨結節底部至第一距骨頭底部作連線,並從舟骨結節至此連線作垂直線,其長度多小於1cm。  

併發症

扁平足的併發症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後才會發生的。由於體重和活動量的急遽增加,使得足部的軟組織反覆地受到過量的負荷,因而產生慢性足部肌肉拉傷、肌腱炎(尤其是後脛肌的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跖痛等併發症。嚴重者還會引起骨性關節炎。  

治 療

治療原則

一 手術治療。不是很普遍,有一定的手術風險,最好到大醫院找有經驗的足踝外科專科醫生。手術矯正主要是針對先天性的重度患者,用以提高生活質量。

二 矯形鞋。平足矯形鞋的作用是矯正重力線的位置,是使重力線偏離足弓,減小對足弓的壓力。要求是鞋底內厚度側稍高於外側,使腳外側受力多一些,降低內縱弓的壓力。近年出現的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後低的,在此基礎上又將重力線後移,使重力線移動到承重能力最強的足跟,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足弓壓力,負跟鞋在美國比較普遍。

ADVERTISEMENT

三 足弓墊。放在普通的鞋內使用,爭議很大,質疑方認為足弓墊會增加跖腱膜的受力,而跖腱膜是足弓的重要組成部分(相當於弓弦的作用),很多人用了足弓墊感到足底疼痛,就是跖腱膜受到了不合理牽拉,跖腱膜的鬆弛會使平足加劇。  

用藥原則

1.對大多數病人,不需藥物治療,主要進行足內、外在肌功能鍛煉為主;

2.對少數需行手術治療者,術後要應用抗生素和支持對症治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必要時輸血或人體白蛋白。  

注意事項

平足患者不宜穿有跟的鞋,包括中跟鞋和坡跟鞋。鞋跟具有力學功能,可以使重力線由腳跟向前移動,增加足弓和前腳的壓力,高跟鞋所造成的足病多發就是這個原因,而中跟鞋的作用也是一樣的,平足患者應特別注意。  

預防常識

本症主要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縱弓塌陷或彈性消失而引起足部疼痛。扁平足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於形成足弓的結構發育不良及各種損傷和勞累所致。父母有平足者,其子女往往也有平足。有些人雖有平足,但並不感不適。只有那些感到疼痛,影響行走者才能稱為病態。本症主要在於預防,有先天性平足或遺傳傾向者,幼年起即應鍛煉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強其肌力,同時減少負重過度或防止疲勞。穿用平足矯形鞋或鞋墊。  

相關問題

什麼是扁平足?

扁平足指足縱弓降低或消失,有外翻畸形,站立時足弓塌陷,內緣接近地面,測之足從弓及橫弓較正常人角度大。凡足印實體超過標準線(足跟至足第三趾中點連線)即為扁平足。其發病率占人群的7.1%。

什麼是平足症?

平足症是指足內側縱弓平坦,負重力線不正常,出現疲乏或疼痛癥狀的足扁平畸形。臨床上既有扁平足體征,又有主觀感覺疼痛不適者,並排除其它疾患如結核、腫瘤,稱為平足症。平足症是一種嚴重影響青少年生活、運動的疾病。其發病率占人群的0.86%,占扁平足人數的12.1%。

我院治療扁平足有什麼特點?

根據扁平足的生物力學原理,我院採用距舟關節加楔成型,治療扁平足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術後足部疼痛消失,經過長期隨訪觀察(最長20年,中位期10年)術後無患足疼痛。

(2)術後足縱弓基本恢復正常。活動自如。

(3)延長了後足,符合扁平足的病因:既大多數扁平足是有距骨頭髮育不良,短小等造成。

(4)符合足的生物力學原理。

(5)方法安全簡便。

扁平足可引起哪些併發症?

扁平足可並發拇外翻.胼胝.雞眼.走路疼痛等。故影響運動。

扁平足影響運動嗎?

根拒運動員扁平足調查,扁平足學生的運動能力不低於非扁平足學生,全國田徑競走馬拉松優秀運動員不少有扁平足,其成績名列前茅。

扁平足能當運動員嗎?

凡有明顯的扁平足體征,走路時有疼痛.感覺不適,跗骨橋.距舟關節退變關節炎改變,距骨頭發育異常等從事運動員職業。

什麼是痙攣性扁平足?

痙攣性或腓骨肌性平足(僵硬性平足):本症多見於青春期,其特徵為足疼,腓骨肌緊張或痙攣和足外翻畸形。

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前者包括跟舟間的完全的和不完全的骨橋、距跟和跟骰之間的骨欄和直立距,舟骨的發育異常或付舟骨。病變主要在距舟關節,距骨頭髮育不良,距骨頭、頸短小是其主要原因。後天因素可屈性平足發生的跗間關節的退變性關節炎,其次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非特異性關節滑膜炎、損傷等引起。對有扁平足的體征和站立或行走時足部疼痛、跟骨外翻、距舟關節或足底內側處壓疼、足部活動明顯受限、X線上有距舟關節退變性關節炎改變、跗骨橋、付舟骨或距骨頭髮育異常等情況,並排除結核、腫瘤等情況稱之為平足症。

什麼是鬆弛性扁平足?

可屈性或靜力性扁平足(姿勢性扁平足、鬆弛性扁平足):其特點:①承重時縱弓下陷或消失;②足跟外翻;③重力線內移;④跟腱攣縮;⑤不承重時縱弓存在;⑥距下關節的內外翻活動自如;⑦一般沒有臨床癥狀或癥狀極輕;⑧一般不需治療或僅對症處理。

兒童扁平足的防治

產生扁平足的原因有先天性與後天性兩種,先天性扁平足是由於距骨畸形成韌帶鬆弛,後天性者,足骨並無異常,常因體重過重,行走習慣不良,長期站立或負重過多,或重病後活動太早等原因,使足部肌肉和韌帶鬆弛萎縮,最後形成扁平足,確定有無扁平足需在2歲以後,一旦發現孩子有扁平足應作如下治療:

1、幼年時應開始鍛煉足部肌肉,赤足在沙灘或草地上行起走,屈曲足趾,足底外緣著地步行,有利於足部外側肌肉和韌帶的鍛煉。

2、熱水浸足,可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並以足趾抓取圓彈子,以鍛煉足部肌肉。

3、避免站立或負重過久,站立時要經常變換體位。

4、穿矯形鞋,這種鞋底內側一半較外側厚2 ̄3厘米,鞋後跟內側一半延長至足心,並較外側厚0.5厘米,這樣可使負重線由足內緣外移。

5、跟腱過緊的嬰兒,可以用手法矯正,讓患兒仰卧,伸直膝關節後,逐漸把足內翻 ,背伸,可使跟腱放鬆,每次 ̄3分鐘,每日 ̄2次。

採用以上矯形鞋和手法矯治,約可使40 ̄50%患兒恢復正常;有進步,個別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參看

  • 骨科疾病
扁平足228


<< 扁桃體變小而堅韌 扁平型骨盆 >>

扁平足相關圖片

扁平足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扁平足
扁平足
扁平型骨盆
扁平苔癬
扁平骨盆
扁平疣
扁平苔蘚
產道扁平型狹窄
膈穹窿變為扁平
瞼結膜硬而扁平的乳頭
口腔扁平苔蘚
舌扁平苔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