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骨折脫位是較常見的一種上頸椎損傷,約佔上頸椎損傷的50%,臨床上見到的寰椎骨折脫位,神經症狀輕重不一,有的當場死亡,有的伴有不同程度脊髓高位損傷,表現為腦神經癱瘓、四肢癱或不全癱和呼吸功能障礙,常需立即輔助呼吸;有的僅為枕頸部疼痛和活動障礙,神經癥狀輕微。恰恰是這類患者臨床上最常見並有潛在危險,應予以高度重視和積極採用相應治療。

寰樞脫位的原因

寰樞關節包括:(1)寰樞外側關節,由左、右寰椎下關節面與樞椎的上關節面構成;(2)齒狀突前、後關節,分別位於齒狀突前面與寰椎前弓的齒凹和齒狀突後面與寰椎橫韌帶之間,形成兩個滑膜腔。寰樞關節的周圍韌帶及覆膜有寰椎橫韌帶、齒狀突尖韌帶、翼狀韌帶、覆膜及寰椎後弓與樞椎椎弓間的黃韌帶。頭部旋轉運動的90%發生於此關節,它不但運動靈活,且周圍有許多韌帶連接枕骨、寰椎、樞椎及其他頸椎。當頭顱部遭受突然屈曲作用時,頭部的動能大部分集中在橫韌帶上,齒狀突恰在其中央部,形成一種「切割」外力,可造成橫韌帶斷裂。另外造成寰椎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的垂直暴力作用,使寰椎側塊和椎弓骨折段分離移位也可造成橫韌帶撕裂。橫韌帶附著於寰椎兩側塊前方附著,並與其前弓共同構成骨纖維結構,包繞並限制齒狀突過度活動,保護寰樞椎穩定,當橫韌帶損傷或斷裂時即可出現寰樞關節的脫位或半脫位。這是一種嚴重損傷,常伴有脊髓損傷,可立即致命。

寰樞脫位的診斷

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橫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和寰椎前脫位程度以及是否對脊髓造成壓迫。局部表現主要是枕下和枕頸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如果合并脊髓損傷,有三種情況發生:(1)呼吸中樞受到波及時,於損傷現場致命;(2)損傷後有一過性神經,表現短暫肢體癱瘓或肢體無力,但能迅速好轉乃至治恢復;(3)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及呼吸功能障礙,此為最嚴重者。如果未獲得及時有效治療,寰椎脫位則更加嚴重,脊髓受壓也隨之加劇;(4)遲發性神經症狀。損傷在當時和早期並不發生,隨著頭頸活動增加而逐漸出現。寰樞椎脫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頭頸部傾斜。如果單側向前移位時,頭部離開患側向健側傾斜;頸部疼痛和僵直,枕大神經痛等。脊髓壓迫症狀和體征極少發生。有時微小的創傷就可造成寰樞關節旋轉移位,頭在旋轉位置上,取代了寰椎在樞椎上面的運動,兩者僅能有少許活動。

寰樞脫位的鑒別診斷

先天性畸形脫位

枕頸部有發育異常者,外傷後較正常人更易發生寰樞關節急性脫位。多數病例是在少年以後逐漸發生寰樞關節不穩定。常見的兩種:(1)分節障礙,表現為枕骨寰椎融合成頸2~3椎體融合;(2)齒狀突發育不全。

自發性脫位

成人病例多繼發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兒童則多繼發於頸部深在感染。

寰樞椎旋轉固定的實質是陳舊性脫位。 Fielding(1977年)把自發出現或輕度外傷後出現的寰樞椎旋轉性半脫位狀態稱為寰樞椎旋轉固定。在以後(1983年)他又稱之為旋轉性移位。

病理性脫位

也為緩慢發生的脫位,與自發性發生脫位的區別在於確有寰椎和/或樞椎的骨質破壞性病變。在我國以寰樞椎結核為多見,也偶見於寰樞椎腫瘤或骨髓炎。

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橫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和寰椎前脫位程度以及是否對脊髓造成壓迫。局部表現主要是枕下和枕頸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如果合并脊髓損傷,有三種情況發生:(1)呼吸中樞受到波及時,於損傷現場致命;(2)損傷後有一過性神經,表現短暫肢體癱瘓或肢體無力,但能迅速好轉乃至治恢復;(3)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及呼吸功能障礙,此為最嚴重者。如果未獲得及時有效治療,寰椎脫位則更加嚴重,脊髓受壓也隨之加劇;(4)遲發性神經症狀。損傷在當時和早期並不發生,隨著頭頸活動增加而逐漸出現。寰樞椎脫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頭頸部傾斜。如果單側向前移位時,頭部離開患側向健側傾斜;頸部疼痛和僵直,枕大神經痛等。脊髓壓迫症狀和體征極少發生。有時微小的創傷就可造成寰樞關節旋轉移位,頭在旋轉位置上,取代了寰椎在樞椎上面的運動,兩者僅能有少許活動。

ADVERTISEMENT

寰樞脫位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預防頸椎病主要是減緩頸椎間盤退變的進程。不良睡眠體位,工作姿勢不當,不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是頸椎骨關節退變的常見原因。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頸椎病發病的潛在因素。預防頸椎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改善與調正睡眠狀態。人每天有1/3時間卧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鬆。

③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二.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頸椎退變與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種特定體位有密切關係。不良體位會導致椎間盤內壓增高引起一系列癥狀。對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建議:

①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讀書寫字30分鐘後應活動頸部,抬頭遠視半分鐘,有利於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

②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製作一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

三.自我牽引療法。當頸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時,可自我牽引頸部改善癥狀,其方法為:雙手十指交叉合攏置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10秒鐘左右,連續3~5次。

參看

  • 寰樞椎脫位
  • 伴齒狀突骨折的寰樞椎前脫位
  • 單純性寰樞椎脫位
  • 寰樞椎旋轉脫位固定
  • 寰樞關節脫位
  • 頸部癥狀

寰樞脫位2910


<< 緩脈 寰樞關節不穩定 >>

寰樞脫位相關圖片

寰樞脫位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寰樞脫位
伴齒狀突骨折的寰樞椎前脫位
單純性寰樞椎脫位
寰樞椎旋轉脫位固定
寰樞椎脫位
寰樞關節脫位
寰椎骨折脫位
創傷性肩關節前脫位
創傷性肩關節後脫位
尺骨下1/3骨摺合並下尺橈關節脫位
尺骨上1/3骨摺合並橈骨頭脫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