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年人平常手顫動,常認為是人老的正常現象,就不注意了!實際上多屬於得了運動障礙疾病——
生活當中有的老年人平常坐著的時候也沒感覺怎麼樣,但一旦起來
拿東西、端水杯,或夾菜時手就不停的顫抖。有的老年人比較費解,不知到底得的是一種什麼病?是不是帕金森病?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的張小英副主任認為此種現象是比較常見的,多屬於運動障礙疾病,以前常叫作良性震顫、家族性震顫或老年性震顫,現在稱為特發性震顫。
特發性震顫的病因、發病機制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三分左右病人都有家族史,所以和遺傳有很大關係。有些老年人覺得有震顫了就懷疑自己是帕金森病,實際上是兩種病。這兩種病都有一個癥狀就是震顫,但震顫是特發性震顫的惟一癥狀,而帕金森病除了震顫,還有一些別的癥狀。震顫部位也不一樣,帕金森容易發生在手部、下肢、軀幹,而特發性震顫主要是在手部、頭部還有下頜、舌,軀幹和下肢不容易震顫。特發性震顫病人在做動作時,比如說夾菜,端水容易灑,這種情況為異向性震顫。而帕金森病正好相反,是在靜止狀態出現震顫,嚴重的時候一清醒就開始震顫。
根據患者經常出現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飲酒後減輕,有家族史,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癥狀體征,應考慮特發性震顫可能。
1.震顫的臨床分級 1996年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特發性震顫研究組提出的震顫臨床分級為5個等級。
0級:無震顫。
Ⅰ級:很輕微震顫(不易發現)。
Ⅱ級:易發現的幅度不到2cm無致殘性震顫。
Ⅲ級:明顯的幅度2~4cm部分致殘性震顫。
Ⅳ級:嚴重的幅度超過4cm致殘性震顫。
2.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美國運動障礙學會及世界震顫研究組織提出的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1)核心診斷標準:
①雙手及前臂動作性震顫。
②除齒輪現象,不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③或僅有頭部震顫,不伴肌張力障礙。
(2)次要診斷標準:
①病程超過3年。
②有家族史。
③飲酒後震顫減輕。
(3)排除標準:
①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征,或震顫發生前不久有外傷史。
②由藥物、焦慮、抑鬱、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
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顫病史。
④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
⑤原發性直立性震顫。
⑥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及原發性書寫震顫。
⑦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根據患者經常出現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飲酒後減輕,有家族史,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癥狀體征,應考慮特發性震顫可能。
1.震顫的臨床分級 1996年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特發性震顫研究組提出的震顫臨床分級為5個等級。
0級:無震顫。
Ⅰ級:很輕微震顫(不易發現)。
Ⅱ級:易發現的幅度不到2cm無致殘性震顫。
Ⅲ級:明顯的幅度2~4cm部分致殘性震顫。
Ⅳ級:嚴重的幅度超過4cm致殘性震顫。
2.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美國運動障礙學會及世界震顫研究組織提出的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1)核心診斷標準:
①雙手及前臂動作性震顫。
②除齒輪現象,不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③或僅有頭部震顫,不伴肌張力障礙。
(2)次要診斷標準:
①病程超過3年。
②有家族史。
③飲酒後震顫減輕。
(3)排除標準:
①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征,或震顫發生前不久有外傷史。
②由藥物、焦慮、抑鬱、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
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顫病史。
④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
⑤原發性直立性震顫。
⑥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及原發性書寫震顫。
⑦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特發性震顫鑒別診斷十分重要,主要與以下疾病鑒別。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多在老年發病,此時期也是特發性震顫的多發年齡,因此許多特發性震顫被誤診為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患者合并PD幾率高於普通人群,研究發現,PD患者親屬發生震顫至少是正常對照組2.5倍,PD合并特發性震顫患者的親屬發生震顫幾率高達10倍。說明特發性震顫與PD雖是兩個獨立的疾病,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聯繫。PD震顫以靜止性為主,可合并動作性震顫,常伴動作遲緩、強直、步態異常和表情少等。
2.甲亢和腎上腺功能亢進 引起生理亢進性震顫,對肢體施加較大慣性負荷時,震顫頻率可減少1次/s以上,特發性震顫無此表現,可伴食慾亢進、多汗、心率加快、體重減輕、神經興奮性增高和甲狀腺腫大等甲亢表現,伴滿月臉、向心性肥胖、高血壓和多血質等腎上腺功能亢進表現。
3.直立性震顫 表現站立時軀幹和下肢姿勢性震顫,可累及上肢,伴體態不穩和小腿痙攣(肌肉高頻強直收縮所致),坐下或仰卧後緩解,行走時減輕。家族性姿勢性震顫患者合并直立性震顫幾率較高,PET檢查兩者都有雙側小腦、對側豆狀核和丘腦功能異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一定聯繫。與特發性震顫相比,直立性震顫頻率(14~18次/s)更快,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clonazepam)、加巴噴丁(gabapentin)可顯著緩解。
4.小腦傳出通路病變 主要是小腦底核及結合臂病變,表現上肢和下肢意向性震顫,常伴其他小腦體征如共濟失調等。
5.中毒或藥物引起震顫 通常為姿勢性震顫合并運動性震顫,也可出現靜止性震顫和意向性震顫,取決於藥物種類和中毒嚴重程度。多數震顫累及全身,節律不規則,可出現撲翼樣震顫,伴肌陣攣。
6.皮質震顫 為不規則高頻(>7次/s)姿勢性和運動性震顫,常伴運動性肌陣攣。電生理檢查可發現巨大體感誘發電位及體感反射增強。
7.紅核及中腦性震顫 是靜止性、姿勢性及意向性震顫的混合體,震顫頻率2~5次/s。通常由紅核附近病變(腦卒中或外傷)引起,影響一側黑質紋狀體及結合臂通路,導致對側肢體震顫,本病常伴腦幹和小腦病變其他體征。
根據患者經常出現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飲酒後減輕,有家族史,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癥狀體征,應考慮特發性震顫可能。
1.震顫的臨床分級 1996年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特發性震顫研究組提出的震顫臨床分級為5個等級。
0級:無震顫。
Ⅰ級:很輕微震顫(不易發現)。
Ⅱ級:易發現的幅度不到2cm無致殘性震顫。
Ⅲ級:明顯的幅度2~4cm部分致殘性震顫。
Ⅳ級:嚴重的幅度超過4cm致殘性震顫。
2.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美國運動障礙學會及世界震顫研究組織提出的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1)核心診斷標準:
①雙手及前臂動作性震顫。
②除齒輪現象,不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③或僅有頭部震顫,不伴肌張力障礙。
(2)次要診斷標準:
①病程超過3年。
②有家族史。
③飲酒後震顫減輕。
(3)排除標準:
①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征,或震顫發生前不久有外傷史。
②由藥物、焦慮、抑鬱、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
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顫病史。
④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
⑤原發性直立性震顫。
⑥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及原發性書寫震顫。
⑦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根據患者經常出現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飲酒後減輕,有家族史,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癥狀體征,應考慮特發性震顫可能。
1.震顫的臨床分級 1996年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特發性震顫研究組提出的震顫臨床分級為5個等級。
0級:無震顫。
Ⅰ級:很輕微震顫(不易發現)。
Ⅱ級:易發現的幅度不到2cm無致殘性震顫。
Ⅲ級:明顯的幅度2~4cm部分致殘性震顫。
Ⅳ級:嚴重的幅度超過4cm致殘性震顫。
2.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美國運動障礙學會及世界震顫研究組織提出的特發性震顫診斷標準。
(1)核心診斷標準:
①雙手及前臂動作性震顫。
②除齒輪現象,不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③或僅有頭部震顫,不伴肌張力障礙。
(2)次要診斷標準:
①病程超過3年。
②有家族史。
③飲酒後震顫減輕。
(3)排除標準:
①伴其他神經系統體征,或震顫發生前不久有外傷史。
②由藥物、焦慮、抑鬱、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
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顫病史。
④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
⑤原發性直立性震顫。
⑥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性震顫及原發性書寫震顫。
⑦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特發性震顫治療通常採取兩種措施:一個是心理治療,一個是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就是首先要正視這個現實,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另外生活要規律,避免激動勞累,對病程有好處。對於一些病人需要藥物治療,比如從事某些工作需要止顫,就要服用藥物。用藥量根據病人的情況,震顫輕時可以服量低,或者間斷服用,嚴重的就要持續服用。同時還應該服一些維生素類藥物,比如維生素E、維生素C,對神經有保護、抗衰老的作用。
如果對藥物治療不理想,或是很嚴重,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和帕金森病的止顫治療相同的。這種病不能根治,但是通過積極及時的治療,能夠控制病情延緩病程。
有這種病的老年人在康復期間應該注意盡量做一些體能鍛煉,比如太極拳、體操。在飲食方面多吃抗動脈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蔥等有降壓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穀雜糧,品種越豐富對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別是油炸食品應該少吃。有些病人飲酒以後可以使癥狀減輕,但是一般也就維持2~4個小時,此後癥狀又會加重,所以飲酒不能治療此病,反而使癥狀加重,應該嚴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