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花的歷史

我國在治療疾病中,首先發明人工免疫療法——人痘接種術。這項發明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它是治療傳染病過程中邁出的關鍵性的一步。

為了介紹種痘術的發明史,先來談談古代天花的流行史。

天花是一種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得病後死亡率極高,一般可達25%,有時甚至高到40%。不死者也留下永久性的疤痕或失明。我國民間有俗語說:「生了孩子只一半,出了天花才算全。」可見天花危害之嚴重。

早在三千多年前,人們在埃及木乃伊上,已見到天花的疤痕,印度在西元前六世紀也有此病。中世紀時,天花在世界各國廣泛流行,幾乎有10%的居民死於天花,五個人中即有一個人面上有麻點,甚至皇帝也無法倖免。法皇路易十五,英國女王瑪麗二世,德皇約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是感染天花而死的。十八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人數達一億五千萬以上。美洲之有天花,是十六世紀時由西班牙人帶入的,據載西元一八七二年國流行天花,僅費城一市就有二五八五人死亡。在俄國,從一九00年到一九0九年的十年中,死於天花者達五十萬人,可見天花是一種極其兇險的傳染病。

我國古代典籍上沒有見到有關天花的確切記載。晉代葛洪(西元二八一- 三四二年)的《肘後備急方》(三四二年)第一次描寫了天花的癥狀及流行情況。

書中這樣寫道:「比歲有病時行,乃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載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者,瘡癜紫黑,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近人根據葛洪《肘後備急方》記載:「以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認為此病大約是在西元一世紀傳入我國,因戰爭中由俘虜帶來,故名「虜瘡」。

從此,我國歷代典籍累有天花記載,雖然各書所稱病名不一,但從所描述的癥狀,顯屬天花無疑。唐宋以來,此病逐漸增多,十五世紀以後,由於交通發達,人員往來頻繁,天花在我國廣泛流行,甚至漫延到深宮禁諱,據載順治皇帝即是患天花死去的,康熙幼年時為了避免感染,由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不敢進宮看望他的父皇。

由於天花嚴重威脅大眾的健康,因此,古代人很早就在摸索防治天花的方法。  

二、以毒攻毒

古人發現一個人如果得了某種傳染病,可以長期或終身不再得這種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較輕微而不致死亡。人們從中得到啟發,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即是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種這有毒的致病物質,使人體對這些疾病產生特殊的抵抗力,這種思想包含有近代醫學的免疫萌芽了。

在「以毒攻毒」思想指導下,我國也在尋找預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郭子章《博集稀痘方》(西元一五五七年)、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用(白)水牛虱和粉作餅或燒灰存性和粥飯服下,以預防天花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尚未得到實際效果,但是,它表明古人在「以毒攻毒」思想下,正在尋找防治天花的方法。

ADVERTISEMENT

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多方面的臨床實驗,終於找到了行之有效的人痘接種法。  

三、從時苗熟苗

清代朱純嘏《痘疹定論》(一七一三年,康熙五十二年)一書中記載有這一則故事:說宋真宗時(十一世紀)的宰相王旦,一連生了幾個子女,都死於天花,待到老年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王素,王旦擔心兒子重遭不幸的病害,於是招集了許多醫師來商議,請他們提供防治痘瘡的方法。當時有人提議,說四川峨嵋山有一個「神醫」,能種痘,百不失一。丞相王旦立即派人去請,一月後,那位醫師趕到了汴京。醫生對王素作了一番檢查後,摩著他的頭頂說,這個孩子可以種痘,次日即為他種了,第七天小孩身上發熱,十二天後種的痘已經結痂。據載這次種痘效果很好,後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是我國典籍上有關種痘的最早記載。

由於說缺乏旁證,尚不以確證我國十一世紀已發明種痘術了。

稍後,清初俞茂鯤《科金鏡賦集解》(西元一七二七年)一中,記載了種痘的確切年代:「種痘起於明朝隆慶年(西元一五六七- 一五七二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傳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

從此以後,我國典籍累見有種痘的記載。明末喻昌的《寓意草》(西元一六四三年)記載有顧□明的二郎、三郎在北平種痘的醫案。十年後,董含的《三岡識略》中又記載安慶的一位姓張的醫師,傳習種痘術已有三代,其法取患兒的稀痘漿貯於小瓷瓶內埋在土內待用,使用時將所貯漿染衣,使小孩穿著,三日萌芽,五日痘長,十日痘萎。這是清初人記錄種痘的最早文獻。西元一六八一年,清政府曾專差迎請江西醫張琰,為清朝王子和旗人(貴族)種痘。據張琰《種痘新書》(西元一七四一年)說:「經余種者不下七、八千人,屈指記之,所莫救者,不過二、三十耳。」可見當時種痘術已有相當水準了。西元一六九五年張璐的《醫通》(西元一六九五年)中記有痘漿、旱苗、痘衣等法,並記述種痘法「始自江右,達於燕齊,近則遍行南北。」由此可見,我國在十六世紀下半葉發明種痘術後,到了十七世紀已推廣到全國,而且技術也相當完善了。

清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鑒。幼科種痘心法要旨》(刊於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書中介紹有四種痘法。(1 )痘衣法:把瘡患的內衣給接種者穿上,以引起感染,這是最原始的方法;(2 )漿法:採取瘡的漿,用棉花沾塞被接種者的鼻孔;(3 )旱苗:把痘痂陰乾研末,以銀管吹入鼻孔;(4 )水苗法:把痘痂研細並用水調勻,以棉花沾染塞入鼻孔。書中分析了這四種方法的優劣:「水苗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應驗,痘漿太涉殘忍。」《幼科種痘心法要旨》對種痘要旨、選苗、蓄苗、天時(指種痘季節)、擇吉、調攝、禁忌、可種、不可種、水苗種法、五臟傳送之理、旱苗種法、痘衣種法、痘漿種法、信苗、補種、自出、治法等共十八個專題作了介紹。其中如「蓄苗」一節,指出:「若遇熱則氣泄,日久則氣薄,觸污則氣不清,藏不潔氣不正,此蓄苗之法。」又說:「須貯新磁瓶,內上以物密覆之,置之潔凈之所,清涼之處。」足見當時對於痘苗的接種與保存已經取得不少成熟的經驗了。

早期的種痘術,採用的是天花的痂,叫作「時苗」,實際上是以人工的方法使接種者感染一次天花,這疫苗的危險性比較高。我國在種痘的過程中,逐步取得選擇苗種的經驗。清代鄭望頤在《種痘法》中主張用接種多「苗性和平」的痘痂作苗,叫做「熟苗」,這類疫苗的毒性已減,接種後比較安全。同時代的俞茂鯤又指出,苗種遞傳愈久愈好。朱奕梁《種痘心法》進一步指出:「良由苗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練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而無患也。

若「時苗」能連種七次,精加選練,則為「熟苗」。「這種通過連續接種和選練多次來減低痘苗毒性的方法,是合乎現代科學原理的。  

四、從人痘到牛痘

牛痘苗(vaccinia)用以預防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天花的一種有效疫苗。

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法,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兒童的健康,而且不久流傳到國外,對世界的保健事業也作出了貢獻。

我國的人痘接種法,不久即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與仿效。清康熙二十七年(西元一六八八年),俄國首先派醫生來北平學習種痘及檢痘法。據史籍記戴:「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特衙門移會理藩院衙門,在京城肄業。」

這是文獻上記載的最先派醫生來我國學習種痘的國家。

十八世紀,我國的人痘接種術由俄國傳至土耳其,英國駐土耳其大使人蒙塔古(M. W. Montague 1689-1762)在士坦丁堡看到當地人為孩子種痘以預防天花,效果很好,頗為感動。由於她的兄弟死於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決定給她的兒子接種人痘。一七一七年在大使館外科醫生的照顧下,為她的兒子種了人痘,事後,她把成功的消息寫信回國告訴了她的朋友。一七一八年六月蒙塔古夫人返英後,又大力提倡種痘,從此,人痘接種術在英國流傳起來。隨後,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十八世紀初葉,非洲北部突尼西亞也推行此法。

西元一七四四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洲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堀江元道兩人。乾隆十七年(西元一七五二年),《醫宗金鑒》傳入日本,於是種痘法在日本也流傳起來。

中國的種痘法傳入歐洲後,遭到頑固保守分子的反對,他們責罵種痘是「狂人」的邏輯,一些基督教牧師胡說「天花是上帝的天恩」,凡人不能逆天行事。

有些國家竟出令禁止種痘。當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卻倍加讚揚。他在《談種痘》的信中寫道:「我聽說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自從中國的種痘術傳入英國以後,在英國流傳達四十年。英國的一個鄉村醫生琴納(E. Jenner1749-1823)幼時也種過人痘,後來他在行醫過程中,從擠牛乳的婦女知道:得過牛痘後就不會再生天花了。琴納由此得到啟發,想到這可能是牛痘使他們對天花產生了抵抗力,於是在一七九六年五月十四日琴納首次從正在患牛痘的擠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漿接種在一個八歲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接種部位生了一個典型的牛痘,六周後琴納特意給這個男孩接種天花痘漿,結果這個男孩安然無恙,證明他對天花有免疫力。後來,經過反覆試驗,證明接種牛痘後確能預防花。

西元一八0五年(清嘉慶十年),種牛痘法由澳門葡萄牙商人傳入我國,因為牛痘比人痘更為安全,我國民間也因此用牛痘。這說明我國不僅善於發明創造,同時也善於接受外來的文化。

牛痘苗(vaccinia)安全、可靠,接種後不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一經問世,很快便在全世界廣泛使用。直至今日,種牛痘仍被認為是預防天花的最好方法。牛痘苗的發明,使人類免受天花的災難,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鄭重宣市「天花在地球上絕跡」。這是人類對傳染病預防進行人工免疫的最優秀的範例。  

五、釋義

1、牛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原體和癥狀與天花極相近。

2、痘苗:種牛痘。  

癥狀體征

潛伏期5~7天。在接觸部位出現原發性損害,初起為丘疹,很快變成水皰和膿皰,皰中央呈臍凹,周圍有紅暈及水腫。多發於手指、前臂及面部。可發熱,伴局部淋巴結炎及淋巴管炎。4~6周可自愈。

根據接觸牛的病史及典型皮疹可以診斷,通過病毒培養可確診。

牛痘5841


<< 牛痘樣水皰病 牛帶絛蟲病 >>

牛痘相關圖片

牛痘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副牛痘
牛痘樣水皰病
牛痘
鼻子長痘
背部長痘
唇周邊長痘
痘瘡
痘疤
耳垂長痘
額頭長痘
猴痘
紅皮病型牛皮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