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同脾氣虛。詳該條。

簡介

脾胃虛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亂用藥,脾胃虛弱分為: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脾氣虛的癥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臟白,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胃氣虛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對於脾胃氣虛者可服用參苓白朮散和香砂養胃丸,對於脾陽虛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陰虛成藥較少,可湯藥調理。  

臨床表現

脾胃虛弱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氣,助運化濕。方選參苓白朮散加減,藥用党參、白朮、茯苓、山藥、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陳皮、砂仁(後下)。水煎,日1劑,分3次服。如時見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膩者,加蒼朮、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隱隱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氣懶言,便瀉不止,甚至脫肛,加黃芪、升麻、葛根;兼夾濕熱,口苦舌黃,或大便夾粘凍,加黃連、馬齒莧。  

癥狀

脾胃虛弱癥狀:因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大便次數就時顯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時瀉時溏,遷延反覆,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療

治法:健脾益氣,和胃滲濕

方葯:參苓白朮散

方中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砂仁,陳皮,桔梗,扁豆,山藥,蓮子肉,薏以仁理氣健脾化濕.

脾胃虛弱的飲食 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

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氣機阻滯的病人,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茲將與脾胃病有關者,擇要敘述。

ADVERTISEMENT

小兒脾胃虛弱的補養

中醫認為可以從飲食來改善脾胃虛弱的問題,中醫食療方有:

1.紅棗小米粥:取紅棗10個,小米30克,先將小米清洗後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後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後小火熬成粥食用。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小兒。

2.蓮子山藥粥:取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皮及心,加山藥、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適用於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虛弱小兒。

3.沙參麥冬扁豆粥:取沙參10克,麥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鐘取汁,將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適用於手足心熱、便乾的脾陰虛小兒。  

脾胃虛弱容易與哪些癥狀混淆

脾胃虛寒,中醫名詞,同脾陽虛,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症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癥狀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癥狀減輕。 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脾氣虛的癥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臟白,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胃氣虛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對於脾胃氣虛者可服用參苓白朮散和香砂養胃丸,對於脾陽虛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陰虛成藥較少,可湯藥調理。

脾胃虛弱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氣,助運化濕。方選參苓白朮散加減,藥用党參、白朮、茯苓、山藥、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陳皮、砂仁(後下)。水煎,日1劑,分3次服。如時見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膩者,加蒼朮、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隱隱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氣懶言,便瀉不止,甚至脫肛,加黃芪、升麻、葛根;兼夾濕熱,口苦舌黃,或大便夾粘凍,加黃連、馬齒莧

脾胃虛弱6019


<< 脾虛 脾胃虛寒 >>

脾胃虛弱相關圖片

脾胃虛弱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