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形成後可無癥狀,也可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

胃石形成的原因

胃石是因進食某種物質後在胃內形成的石性團塊狀物。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小的如乒乓者似嬰孩頭。按其組成成分不同可分為植物性、毛髮性和混合性3種,臨床上最多見的是植物性的胃柿石。在柿子或黑棗中含有一種稱為鞣質的東西,未成熟的柿子中,其含量很高。人們吃生柿時,舌有發澀的感覺,就是鞣質在作怪。此外,柿子中還含有樹膠、果膠。人吃了末成熟的柿子後,鞣質在胃酸的作用下,能與蛋白質結合成不易溶於水的鞣酸蛋白,沉澱在胃內,而鞣酸蛋白、樹膠、果膠能把柿核、蔬菜植物纖維粘合在一起,在胃內就可形成胃柿石。胃酸多的人吃柿子易長胃石。有些人吃一次生柿子就可形成胃石。

胃石形成的診斷

診斷: 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

胃石形成的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慢性胃柿石患者,因病程較長,癥狀常與慢性胃炎、潰瘍病或胃癌相似,但通過X線鋇劑造影或胃鏡檢查很容易與上述疾病相鑒別。

大多數胃石為植物性胃石,多因空腹進食大量的柿子、黑棗或山楂引起,由於這類果實內含收斂性很強的鞣酸,尤以未成熟的果實含量高,其與胃酸接觸後形成鞣酸蛋白,很難溶於水,再與果膠及植物纖維等凝結成塊後,即形成胃石。

診斷: 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

胃石形成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預防:胃石易發生於胃大部切除術迷走神經切斷術,胃輕癱綜合征患者,似與這部分病人胃運動功能紊亂有關,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型,病程在6個月以內為急性,超過6個月為慢性,急性者多見,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山楂等1~2h即出現癥狀,半數以上病人有上腹部疼痛脹滿,噁心,嘔吐,一般嘔吐量不多,可有嘔咖啡色或血性物,而大量嘔血少見,體格檢查有30%病例觸及上腹部滑行性包塊,由於胃石對局部黏膜造成的刺激和損傷,常並發胃潰瘍,胃黏膜糜爛,幽門梗阻,腸梗阻,偶有穿孔及腹膜炎。

胃石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與胃石的大小,形態,性質及對人體消化,運動功能影響程度等因素有關,病人可以完全無任何癥狀,也可以有上腹不適,食欲不振,口臭,噁心,嘔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等,體查時常於上腹部可觸及移動性包塊,一般無明顯壓痛。

參看

  • 胃石症
  • 腹部癥狀

胃石形成8683


<< 胃食管反流癥狀 胃失和降 >>

胃石形成相關圖片

胃石形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胃石形成
消化道內毛石或毛糞石形成
結腸內形成堅硬的糞石
白喉假膜形成
疤痕形成
腸系膜上靜脈血栓形成
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
骶尾部竇道形成
骶部可有皮贅,形成尾巴
腹主動脈血栓形成綜合征
骨刺形成
肝內形成嗜酸性肉芽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