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性肝病 日本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japonca)是日本血吸蟲寄生在門靜脈系統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膚接觸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變為肝與結腸由蟲卵引起的肉芽腫。急性期有發熱,肝腫大與壓痛,腹瀉或排膿血便,血中嗜酸粒細胞顯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腫大為主。晚期則以門靜脈周圍纖維化為主,可發展為門靜脈高壓症,巨脾與腹水。血吸蟲病在建國初期流行較嚴重,經政府積極努力大部分地區目前已得到了初步控制,但近幾年有復燃的苗頭,尚需警惕。 血吸蟲性肝硬化見於血吸蟲病的晚期,是由蟲卵大量沉積引起。
血吸蟲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發生於潛伏期後,即幼蟲發育成長、產卵後開始,由於機械性及蟲卵毒素的刺激,引起靜脈炎,尤其是結腸、腸系膜和肝臟,蟲卵所產生的病變要比成蟲所引起的更廣泛、更嚴重,因此可以認為「血吸蟲病病理變化是蟲卵引起的病變」,由於成蟲、蟲卵及機體的免疫反應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病理狀態。日本血吸蟲棲息在門靜脈和腸系膜靜脈,產卵數亦多,因此腸道與肝臟損害較之曼氏與埃及血吸蟲則更為嚴重。
1.病史有流行區及疫水接觸史。
2.病原學診斷採取糞便沉澱孵化法,血清環卵沉澱試驗,免疫酶標發測特異性IgM、IgG、IgE。過去普查採用皮內試驗篩選。
3.免疫學檢查用以評估患者的體液與細胞免疫功能。
4.超聲慢性血吸蟲病有其特徵性超聲表現,可見纖維網狀圖像,有長方形線形纖維結構,其他肝病少有這種現象。
5.乙狀結腸鏡檢和直腸活檢可見黃色小結這一特徵性改變,急性期陽性率50%--75%,此外尚有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腫充血。慢性期有斑狀充血與蒼白、淺潰瘍,有時還見天花樣凹陷多發性息肉及葡萄狀肉芽腫。
6.肝活檢可見匯管區嗜酸性膿腫、假結節及纖維增生,時可找見蟲卵。
7.肝血流圖反映門脈高壓,它和肝炎肝硬化不同點是高:張波比例較高。主要波形為低平波,分別佔55%與45%,後者能是肝內門靜脈分支閉塞、動靜脈短路,肝供血減少表現為低波,手術後低平波轉變為高舒張波及正常波、高舒張波也轉變為常波。肝血流圖的各項指標,除舒張波波幅外,亦有明顯改變,要是平均波幅增高,舒張指數降低,表明脾切除後肝血液循環改善。
8.CT 慢性和晚期血吸蟲病可有肝內鈣化,特別多見於肝右;葉,有地圖樣或線條狀改變。晚期更有肝萎縮,肝裂增寬,肝緣不光整、凹凸不平及結節狀突起,左右肝葉比 例失調,肝脾密度的改變,亦可視脾腫大及腹水,但最具特徵性的是存在線條高密度影肝實質內有數量不等的線條狀高密度影,有呈弧線狀,有呈密集連接成網格狀或環狀,這與其病理特點幹線型肝硬化,沿門脈分支增生的纖維呈樹枝形分布有關。
需與以下癥狀相互鑒別:
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的發生與飲酒者的飲酒方式、性別、遺傳因素、營養狀況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有關。一次大量飲酒較分次少量飲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飲酒比間斷飲酒的危害性大。飲酒的女性較男性更易發生酒精性肝病。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合并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會增加肝硬化的危險。
膽汁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biliary cirrhosis)是因膽道阻塞,膽汁淤積而引起的肝硬化,較少見,可分為繼發性與原發性兩類。原發性者更為少見。
1.病史有流行區及疫水接觸史。
2.病原學診斷採取糞便沉澱孵化法,血清環卵沉澱試驗,免疫酶標發測特異性IgM、IgG、IgE。過去普查採用皮內試驗篩選。
3.免疫學檢查用以評估患者的體液與細胞免疫功能。
4.超聲慢性血吸蟲病有其特徵性超聲表現,可見纖維網狀圖像,有長方形線形纖維結構,其他肝病少有這種現象。
5.乙狀結腸鏡檢和直腸活檢可見黃色小結這一特徵性改變,急性期陽性率50%--75%,此外尚有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腫充血。慢性期有斑狀充血與蒼白、淺潰瘍,有時還見天花樣凹陷多發性息肉及葡萄狀肉芽腫。
6.肝活檢可見匯管區嗜酸性膿腫、假結節及纖維增生,時可找見蟲卵。
7.肝血流圖反映門脈高壓,它和肝炎肝硬化不同點是高:張波比例較高。主要波形為低平波,分別佔55%與45%,後者能是肝內門靜脈分支閉塞、動靜脈短路,肝供血減少表現為低波,手術後低平波轉變為高舒張波及正常波、高舒張波也轉變為常波。肝血流圖的各項指標,除舒張波波幅外,亦有明顯改變,要是平均波幅增高,舒張指數降低,表明脾切除後肝血液循環改善。
8.CT 慢性和晚期血吸蟲病可有肝內鈣化,特別多見於肝右;葉,有地圖樣或線條狀改變。晚期更有肝萎縮,肝裂增寬,肝緣不光整、凹凸不平及結節狀突起,左右肝葉比 例失調,肝脾密度的改變,亦可視脾腫大及腹水,但最具特徵性的是存在線條高密度影肝實質內有數量不等的線條狀高密度影,有呈弧線狀,有呈密集連接成網格狀或環狀,這與其病理特點幹線型肝硬化,沿門脈分支增生的纖維呈樹枝形分布有關。
血吸蟲病的預防
(1)管理傳染源:在流行區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診。一般慢性患者可採用單劑吡喹酮療法,可使人群感染率顯著下降。病牛可用硝硫氫胺(2%混懸液)一次靜脈注射法,水牛的劑量為1.5mg/kg,黃牛為2mg/kg,治癒率達98%以上。
(2)切斷傳播途徑
①滅螺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應摸清螺情,因地制宜,採用物理滅螺或藥物滅螺法,堅持反覆進行。可結合興修水利和改造釘螺孳生環境,因地制宜,選擇墾種、 養殖、水淹、土埋及火燒等辦法。常用的滅螺藥物有五氯酚鈉和氯硝柳胺。五氯酚鈉對成螺、幼螺、螺卵均具有較好殺滅作用,但對農作物、魚類和人也有一定毒性;氯硝柳胺僅對魚有毒性,其殺螺效率高,持效長,作用緩慢,與五氯酚鈉合用可提高藥效。
②加強糞便管理與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糞便污染水源。糞便需經無害化處理後方可使用。處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如推廣三格式糞池,或沼氣糞池。 在流行區,提倡飲用自來水、井水或將河水儲存3天,必要時每擔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鐘後即可安全使用。
(3)保護易感人群:盡量避免接觸疫水,尤其應嚴禁兒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魚蝦等。因工作需要必須與疫水接觸時,應加強個人防護,如用1% 氯硝柳胺鹼性溶液浸漬衣褲,對尾蚴的侵入有預防作用。以脂肪酸為基質,加碱皂化後,摻入2%氯硝柳胺和松節油製成防護劑,有殺死尾蚴作用。血吸蟲疫苗已在 家畜中使用,近年來開展的血吸蟲疫苗研製工作有可能製備出適合於人類的有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