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錄285條
毒熱侵膚
毒熱侵膚,指周身皮膚呈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紅斑或瘀斑,指壓退色或留有紅色不散,偶爾發生深淺不一的潰爛;相當於西醫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剝脫性皮炎,新生兒中毒性紅斑,猩紅熱樣葯疹,漆性皮炎,顏面丹毒毒熱侵膚的病因本證多為皮膚科危篤重證,系由毒熱亢盛,波及營血,激惹氣血的沸騰,外達膚腠,內擾心、肺、胃諸臟...
打呼嚕
鼾聲,俗稱「打呼嚕」即入睡後發出的呼吸粗鳴聲。正常人是屬生理現象。病理性的鼾聲多見於昏迷病人,屬痰阻心竅的閉證,也可見於溫病的熱盛傷陰或肺氣不利等。現代醫學對打呼嚕的病因分析一、 上氣道解剖狹窄: a、 鼻、咽、息肉、粘膜充血  b、 軟齶低垂、神經失誤  c、 懸雍垂增粗、增大 d、 舌體肥厚、舌...
代脈
代脈(intermittent pulse),脈來緩慢而有規則的間歇,且間歇時間較長的脈象。其特點是脈搏節律成比例的歇止或弱小搏動,可呈二聯律(一跳一歇止,或一強一弱),或三聯律(二跳一歇止,或二強一弱)及五聯律。代脈主臟氣衰微、風證、痛證、驚恐、跌打損傷。臟氣衰微,氣血虧損,元氣不足,致使脈氣不能...
產後三沖
產後三沖,指產後因感染惡露不下等原因引起的三種危重癥候。即“敗血衝心”,“敗血沖胃”,“敗血沖肺”,合稱“三沖”,這裡的“敗血”主要是指當下而不下的惡露。各詳該條。...
產後血虛熱
產後血虛發熱是由於產婦出血過多引起的。此時,產婦熱度不太高,自覺有汗,主要癥狀是面色潮紅、耳鳴、心悸、頭暈眼花。產婦產後血虛發熱以滋陰清熱為主要治療原則。產後血虛熱的病因因血虛所致的發熱。又名血虛熱。由吐衄便血、產後崩漏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所致。《內外傷辨惑論》卷中:「血虛發熱,證象白虎,惟脈不長實有...
產後血瘀
產後血瘀多由產後百脈空虛,起居不慎而使寒邪乘虛侵入胞宮胞脈,血為寒凝,瘀血內阻;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郁而不達,氣滯血瘀;或胞衣殘留,沖任不暢,瘀血內阻,血不歸經而成。產後血瘀的病因可分為宮縮乏力。較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礙4類。1.宮縮乏力 胎兒娩出後,胎盤自宮壁剝離及排出,母體宮壁血竇開...
顫證
顫證又稱振掉、顫振、震顫,是以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輕者僅有頭搖或手足微顫,重者頭部震搖大動,甚至有痙攣扭轉樣動作,兩手及上下肢顫動不止,或兼有項強,四肢拘急。西醫的某些椎體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隨意運動如震顫性麻痹、舞蹈病、手足緩動症等。顫證的病因本證多由肝腎陰虧,氣血不足,筋脈...
腸風
腸風,腸風①病名。以便血為主證的疾病。出《素問.風論》。⑴指大腸久積風冷所致的便血。《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大腸中久積風冷,中焦有虛熱,……風冷熱毒,搏於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治用卷柏散、內補散等方。⑵指內痔、外痔、舉痔、脫肛、肛瘺出血。《世醫得效方》:「槐角圓治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
腸結
腸結,①經穴別名。出《千金翼方》。《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作腹結穴別名。參見該條。②病名。腸道閉結不通者。見《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一冊卷三(1957年重訂本)。多因盛怒之後又過食生冷硬物,引致腸道功能紊亂,使腸道阻塞不通之病證,多系功能性腸梗阻。證治參見急性腸梗阻,或急腹症條。...
腸郁
腸郁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而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異常改變可資解釋的症候群。腸郁的病因①精神因素  研究認為,本病症狀發作或加重均與情緒緊張有關,焦慮、抑鬱、激動、恐懼等情緒不安因素刺激機體,影響了植物神經功能,從而引起結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