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anorexia)是較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主要有兩種病理生理因素:一種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響消化功能,使胃腸平滑肌張力低下,消化液分泌減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種是中樞神經系統受人體內外環境刺激的影響,使對消化功能的調節失去平衡。厭食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小兒至三十歲的年輕女性,但也有約十分的患者為男孩和年輕男子。

厭食概述

厭食是指較長時期食慾減退或消失的癥狀。多見於1~6 歲小兒。常見的病因有不良飲食習慣,感染,胃腸道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疾病,以及營養障礙,包括近年較為增多的維生素A、D 中毒等。長期厭食可致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和精神行為異常。

厭食

厭食在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癥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

這些癥狀不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且常出現在其他系統的疾病時,尤其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時。

因此必須詳細詢問有關病史,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其原發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診斷

厭食是兒科經常遇到的主訴。要弄清是否確系厭食。

厭食

有的家長過分要求小兒進食,有時小兒食量變化較大或偏食,可誤認為厭食。要從病史、體檢和必要的化驗檢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統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對消化道的影響。詳詢小兒家庭和學校環境,有無影響進食習慣的因素。  

病因學

① 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各種原因的腹瀉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見的原因。

厭食

② 消化道變態反應及服用易引起噁心、嘔吐的藥物如紅霉素、氯黴素、磺胺類藥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導致厭食。

③ 全身性疾病如結核病、膠原病、貧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④鋅缺乏和缺乏某些內分泌時,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ADVERTISEMENT

④ 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壓、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

⑥近年來較多增加的維生素A和/或維生素D中毒等。出現月經失調或暫停。對身材和體重過份重視,已成為對自己評價的標準。對肥胖極端恐懼,有很強的慾望想要減輕體重。減肥成為一種習慣,就算體重已是過輕,但仍然把減肥掛在口邊。短期間內體重急遽減輕,使體重降至標準體重的75%至85%以下。

(1)飲食習慣不良或飲食結構不合理 平素給孩子吃較多的零食;夏天攝入冷飲、飲料過多以及吃飯不定時;父母過分注意孩子的飲食情況或常常以強迫手段要求孩子進食等不良因素,均可影響孩子正常食慾。部分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在飲食結構安排中,蛋白質(蛋、肉、乳類)或糖類(甜食、巧克力等)所佔比例過大,長期如此,不僅將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此外,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和糖,還可引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發生障礙,或使孩子過於肥胖。食物結構中蛋白質、脂肪、糖和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比例不平衡,還可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所以應注意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主食和菜肴應盡量全面和多樣化。此外,對小嬰兒長期給予刻板的乳類、米粉餵養,或一次進食過多均可引起孩子的輕度厭食現象,但常常是一次性的。故對嬰兒及時添加輔食餵養(如蒸雞蛋、加菜汁的稀飯、麵條等)是增強其食慾的有效辦法。

(2)氣候因素

天氣過熱或濕度過大,可影響神經調節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而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所以一年中以夏天孩子的胃口不佳現象為明顯。

厭食

厭食

孩子厭食最常見的為一些心理因素: 1.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不良心理刺激如驚嚇、恐懼、緊張、悲哭等,均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食慾減退;

2.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孩子的活動,如禁止與其他兒童玩耍,在進餐前和餐桌上訓斥孩子,都會影響兒童情緒和食慾,導致孩子厭食;

3.當孩子食欲不振時,採用強制手段或威嚇辦法逼迫孩子進食,往往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拒絕進食;

4.過分溺愛,無限制遷就孩子,使孩子養成任性,動不動就以不吃飯來威脅大人以達到目的的習慣;

5.生活無規律,孩子睡得過遲,以致睡眠不足,過度疲乏,引起厭食;

6.一次吃得太多,「吃傷了」,或進餐時缺乏同年齡的夥伴,或食物烹調不佳,或進餐環境混亂,均可使孩子食慾低下,導致厭食。  

治療措施

1、中醫治療厭食分三個證型:

①積滯不化(不思納食,或食物無味,拒進飲食,形體偏瘦,而精神狀態尚可,二便基本正常;治療用消積健脾法); ②胃陰不足(口乾多飲而不喜進食,皮膚乾燥少潤澤,大便多乾結,舌苔少,舌質偏紅等;治療用養胃滋陰法);

③脾胃氣虛(精神較差,面色萎黃,厭食、拒食,若稍進飲食,大便中夾有不消化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治療用健脾益氣法)。

常用於厭食的非處方葯

藥名:健胃消食片

功能與主治:健胃消食。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小兒健胃糖漿

組成與規格:太子參,陳皮,山藥,麥芽(炒),山楂。每片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7歲以上兒童1/2量;3~7歲/3量。

用藥觀察:吞服困難的小兒可用水化服。

藥名:小兒消食片

功能與主治:消食化滯,健脾和胃。用於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滯,疳積。

組成與規格:雞內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麥芽(炒),檳榔,陳皮。每片0.3克。

用法用量:口服。1~3歲每次~4片,3~7歲每次~6片,成年人每次~8片,每日3次。

用藥觀察:吞服困難的小兒可用水化服。

藥名:小兒參術健脾丸

功能與主治:開胃,健脾,止瀉。用於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面黃肌瘦,精神不振。

組成與規格:党參、芡實(麩炒)、蓮子肉(土炒)、六神曲(麩炒)、薏苡仁(土炒)、白朮(土炒)、白扁豆(土炒)、陳皮、麥芽(清炒)、甘草(蜜炙)、山藥(麩炒)、山楂(清炒)、茯苓。每丸重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丸,一日2次,三歲以下小兒酌減。

藥名:小兒健胃糖漿

小兒健胃糖漿

功能與主治:健脾消食,清熱養陰。用於脾胃陰虛,厭食或拒食,面色萎黃,體瘦,口乾,食少飲多。

禁忌證:因飲食不節而致積滯內停者不宜。

厭食

藥物相互作用:忌生冷、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組成與規格:沙參,稻芽,白芍,玉竹,麥芽(炒),山楂,麥冬,陳皮,荷葉,牡丹皮,山藥。 

用法用量:口服。兒童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周歲以內嬰兒4毫升。 藥名:小兒喜食糖漿

功能與主治;健脾,消食,化積。用於治療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

組成與規格:六神曲(炒),枳殼(炒),白朮(炒),山楂、稻芽(炒),麥芽(炒)。每瓶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1~5歲每次~5毫升,5歲以上每次~15毫升,周歲以內1~3毫升,每日3次。其他劑型:小兒喜食片,口服,1~3歲每次~3片,3~5歲每次~5片,5歲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

藥名:啟脾丸

功能與主治:健脾和胃。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便稀。慢性胃腸炎、貧血等見上述癥狀者可服用。

藥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組成與規格:人蔘,白朮(炒),茯苓,甘草,陳皮,山藥,蓮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麥芽(炒),澤瀉。每丸3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丸,每日~3次;3歲以內兒童酌減。

藥名:小兒胃寶丸

功能與主治:消食化積,健脾養胃。用於傷食傷乳,嘔吐泄瀉,脾虛胃弱,消化不良。

組成與規格:山楂(炒),山藥(炒),麥芽(炒),六神曲(炒),雞蛋殼(焙)。每丸0.5克。

用法用量:口服。1~2歲每次~3粒,3歲以上每次~6粒,每日3次。其他劑型:小兒胃寶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3歲以上酌增。

用藥觀察:吞服困難的小兒可用水化服。

藥名:嬰兒素

功能與主治:健脾,消食,止瀉。用於消化不良,乳食不進,腹脹,大便次數增多。

藥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組成與規格:白扁豆(炒),山藥,雞內金(炒),川貝母,木香(炒),碳酸氫鈉,牛黃。每瓶(袋)0.5克。

用法用量:溫開水送服。1~3歲每次~1克,周歲以內每次0.25克,每日2次。 藥名:龍牡壯骨顆粒

功能與主治:強筋壯骨,和胃健脾。用於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僂病,軟骨病;對小兒多汗、夜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育遲緩等症也有治療作用。

組成與規格:党參、黃芪、麥冬、龜板(醋制)、白朮(炒)、山藥、五味子(醋制)、龍骨、牡蠣(煅)、茯苓、大棗、甘草、乳酸鈣、雞內金(炒)、維生素D2、葡萄糖酸鈣。

性狀:顆粒,每袋裝5粒。黃色或黃棕色的顆粒;味甜。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二歲以下一次5克,二歲至七歲一次7克,七歲以上一次10克,一日3次。

2、應正確診斷病因和治療原發病。

對症治療應著重恢復小兒的消化功能。主要用中醫療法、針灸療法、捏脊療法。在此同時注意改善飲食內容和習慣,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並糾正家長對小兒飲食的不正確態度。必要時可給硫酸鋅10mg,放糖漿內飼嬰,每日~2次。如檢查血鋅低下,可用硫酸鋅2~3mg/kg?d,療程1~3個月。鋅能使味蕾細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銳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對缺鋅的患兒有效率高達90%以上。

(1)中醫療法中醫稱厭食為納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調。由於脾胃素虛,或餵養不當、飲食不節、傷及脾胃所致。臨床分為虛、實兩證:偏實證者治以消導為主;偏虛證者治以調補為主,並結合臨床隨症加減。

實證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調,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手足心熱,睡眠不安,腹脹或腹瀉。舌苔黃白膩,脈滑數。治以消食化滯化,常用保和丸方加減。

厭食針灸療法

處方舉例一:藿香9g,胡連3g,陳皮6g,建曲9g,焦山查9g,茯苓9g,雞內金9g

處方舉例二:山藥9g,川明參9g,雞內金9g,苡仁9g,稻芽9g,麥芽9g。

虛證體質虛弱或久病元氣耗傷,致使脾胃消化無力,食欲不振,面黃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較淡,舌無苔或少苔,脈細弱無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湯加減。

處方舉例一:党參9g,白朮9g;茯苓9g,草蔻3g,乾薑3g,生谷,麥芽各9g。

處方舉例二:党參9g,茯苓9g,焦術3g,甘草3g,焦查6g,川朴3g,生麥芽9g。

厭食針灸療法

加味法以上二證均可隨證選加下列藥物:①潮熱加骨皮9g,白薇9g;②腹瀉加山藥9g,蓮肉9g;久瀉加赤石脂9g,訶子6g;③消瘦不思食加啟脾丸繼服;④氣逆加砂仁3g,千年健9g;⑤虛甚加黃精9g;⑥腹脹加萊菔子3g;⑦厭食頑固者加丁香1.5g;⑧嬰幼兒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每次~0.6g,日2~3次。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蠣15g,浮小麥9g。

(2)針灸療法可灸足三里、合谷、中脘、梁門穴。 (3)捏脊療法對厭食效果好,特別是對虛證。

(4)家庭推拿療法

孩子的「厭食」,除了依靠一些藥物來幫助消化開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來增加孩子的食慾。首先準備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張小桌子或茶几,上面鋪上毯子,準備一點滑石粉或痱子粉(為的是推拿時不損傷小兒的皮膚)。讓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飯前進行,因為飯後推拿會引起小兒嘔吐。每日1次,每7天為1療程。具體方法如下:

讓小兒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併攏,沾上滑石粉,兩手指按在小兒肚臍上順時針方向按摩100下。

厭食

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著小兒的腹部,滿腹順時針方向按摩100下。

讓小兒反過來,趴在桌上,在小兒的屁股溝頂端(此為針灸的穴位「下七節」),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瀉的小兒,穴位要往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節」。)

這種按摩的方法效果較好,簡便易行,父母可以在家中進行,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隨意中斷。如果厭食嚴重的小兒,可連續推拿兩個療程。手法要適當,過輕或過重都不適宜。消除孩子厭食的心理因素父母應注意孩子的進餐心理,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

1、就餐環境要舒適、清潔優美、空氣新鮮,餐室、餐桌要潔凈,餐具要衛生。有人做試驗,紅色的餐具可促進幼兒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時可以聽點輕音樂,但不可邊吃邊看電視。 2、餐前氣氛應輕鬆、愉快、積極,準備飯菜時,可與孩子一起去市場買菜,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剝豆子、摘菜等。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擺放小碗、小湯匙,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使孩子覺得自己做的飯菜更有味道,提高進餐的積極性。

3、父母情緒平靜、和氣,進餐時對孩子不要過分遷就,否則會加重其消極心理,對偏食、挑食起助長作用。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可採取訓斥、恐嚇、懲罰等強制性手段,否則會使孩子產生畏懼逆反心理,甚至拒絕吃飯。

4、提高烹調水平,變換花色品種,輔以恰當的評價。幼兒對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種飯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觸某種食物時,成人的正確評價可起到「嚮導」作用。如成人說「這種菜吃了能長高」,「這種菜吃了有勁」,孩子會樂於接受的。

5、當幼兒不願吃某種食物或不願進餐時,不要消極打罵,可以讓其暫時離開餐桌,飯後再慢慢講道理。這樣可滿足幼兒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從而使孩子能順利進餐。

6、順其自然,不強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時少吃一頓並無多大妨礙,反而可藉此讓已疲勞的消化腺有一個休整機會。對兒童消化功能恢復有益。多數孩子餓了自然會產生食慾,自然會吃。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並嚴厲訓斥、非吃不可,這對孩子的機體和個性都是一種可怕的壓制,使孩子認為進食是極不愉快的事,逐漸形成頑固性厭食。

此外,每個家庭都應有就餐的固定房間、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養成好的習慣,可以增加食慾,切忌捧著飯碗邊走邊吃邊玩。  

預防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動物食品含鋅較多,須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鋅的攝入量,於100g食鹽中摻入1g硫酸鋅,使鋅的攝入達到標準用量(約每日mg),食慾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營養不良,須及早治癒。

飲食

  

厭食的中醫辨病

本病以小兒較長時期因飲食乏味而見食不貪,甚則拒食為主要臨床表現,可歸屬於中醫學「惡食」、「不嗜食」等範圍。病因多為飲食不節或餵養不當,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所致。病機關鍵為脾失健運、胃不受納;病位在脾、胃,與肝、膽、大小腸關係密切。  

厭食研究

這種進食行為上的障礙多發生在20歲以下的青少年身上。這種障礙在於他們完全拒絕食物。由於女孩兒被減肥的念頭困擾著,所以患此病的男孩兒要多一些。相對於不是真正的厭食而言,此病很難及早發現,掩蓋了消瘦,同時還表現得非常活躍,覺得精神飽滿。作為與食慾過盛相反的一種病,開始時能使你減掉體重的25%。這種病對於健康的損害是不可挽回的。

美國紐約基督教長老會醫院西切斯特部飲食疾病項目發起人、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Katherine Halmi說:「厭食症會威脅到生命安全。在青春期,孩子一般都有厭食傾向,及早治療非常重要。以前,厭食症患者一般在醫院或在門診部接受一對一的治療。今天,儘管住院治療仍是對付厭食症的好方法,但我們已經看到,家庭療法在治療厭食症兒童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科學家正在進行的這項研究,就是為了比較兩種基於家庭的厭食症療法——一種是關注孩子體重增長的行為療法,另一種則是致力於發現隱藏在家庭動態背後的各種問題。

馬茲雷療法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由英國倫敦的一家醫院開發,因此得名。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會一起參與厭食症青少年的治療中。父母要與醫生一起尋找方法,監控孩子的食物攝入量,決定為孩子提供必要食品的數量和類型,以讓他們恢復正常體重。其他家庭成員也應該從精神上支持、鼓勵厭食症患者。一旦患者體重恢復正常,療程就算結束,但此後,他們更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從這一點來說,與厭食症患者保持正常體重相關的家庭和發育問題就算解決了。  

家庭推拿療法

在越來越多的「小胖墩」成為社會關注對象的同時,兒童厭食現象也越來越多,不思飲食、身材瘦小的兒童成為父母的「心病」。厭食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預防和治療小兒厭食?

通常情況下,引起厭食的原因:

疾病及藥物因素

大多數的疾病都可導致孩子的食慾下降。小如傷風感冒,大到胃腸、肝腎等疾病。而孩子在患胃腸炎、消化性潰瘍、肝炎或結核等病時,厭食多表現得尤其突出。如孩子在患各種各樣的疾病並伴有發熱時,可使其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引起不思飲食現象。另如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鋅、腸道寄生蟲感染、長期便秘或因患腎臟疾病而長期低鹽飲食時,亦可引起食慾下降。服用一些藥物(如紅霉素、磺胺葯物等)後,因其對胃粘膜的刺激作用,亦可引起孩子厭食,此時還可能伴有腹痛和噁心、嘔吐等現象,此外,如給孩子過多的服用鈣片、維生素A或D,則孩子亦可出現食慾減退現象。一般來說,孩子在患上呼吸道感染等輕型、急性病時,因發熱引起的納差現象,多在熱退後三五天左右漸漸恢復正常食慾。由藥物因素引起的厭食則在停用該葯兩三天後,亦可逐漸消除。而由慢性疾病引起的厭食,則可維持較長的時間。

 飲食習慣不良或飲食結構不合理

平素給孩子吃較多的零食;夏天攝入冷飲、飲料過多以及吃飯不定時;父母過分注意孩子的飲食情況或常常以強迫手段要求孩子進食等不良因素,均可影響孩子正常食慾。部分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在飲食結構安排中,蛋白質(蛋、肉、乳類)或糖類(甜食、巧克力等)所佔比例過大,長期如此,不僅將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此外,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和糖,還可引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發生障礙,或使孩子過於肥胖。食物結構中蛋白質、脂肪、糖和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比例不平衡,還可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所以應注意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主食和菜肴應盡量全面和多樣化。此外,對小嬰兒長期給予刻板的乳類、米粉餵養,或一次進食過多均可引起孩子的輕度厭食現象,但常常是一次性的。故對嬰兒及時添加輔食餵養(如蒸雞蛋、加菜汁的稀飯、麵條等)是增強其食慾的有效辦法。

氣候因素

天氣過熱或濕度過大,可影響神經調節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而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所以一年中以夏天孩子的胃口不佳現象為明顯。

孩子厭食最常見的為一些心理因素:

1.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不良心理刺激如驚嚇、恐懼、緊張、悲哭等,均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食慾減退;

2.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孩子的活動,如禁止與其他兒童玩耍,在進餐前和餐桌上訓斥孩子,都會影響兒童情緒和食慾,導致孩子厭食;

3.當孩子食欲不振時,採用強制手段或威嚇辦法逼迫孩子進食,往往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拒絕進食;

4.過分溺愛,無限制遷就孩子,使孩子養成任性,動不動就以不吃飯來威脅大人以達到目的的習慣;

5.生活無規律,孩子睡得過遲,以致睡眠不足,過度疲乏,引起厭食;

6.一次吃得太多,「吃傷了」,或進餐時缺乏同年齡的夥伴,或食物烹調不佳,或進餐環境混亂,均可使孩子食慾低下,導致厭食。

消除孩子厭食的心理因素

父母應注意孩子的進餐心理,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

1、就餐環境要舒適、清潔優美、空氣新鮮,餐室、餐桌要潔凈,餐具要衛生。有人做試驗,紅色的餐具可促進幼兒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時可以聽點輕音樂,但不可邊吃邊看電視。

2、餐前氣氛應輕鬆、愉快、積極,準備飯菜時,可與孩子一起去市場買菜,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剝豆子、摘菜等。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擺放小碗、小湯匙,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使孩子覺得自己做的飯菜更有味道,提高進餐的積極性。

3、父母情緒平靜、和氣,進餐時對孩子不要過分遷就,否則會加重其消極心理,對偏食、挑食起助長作用。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可採取訓斥、恐嚇、懲罰等強制性手段,否則會使孩子產生畏懼逆反心理,甚至拒絕吃飯。

4、提高烹調水平,變換花色品種,輔以恰當的評價。幼兒對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種飯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觸某種食物時,成人的正確評價可起到「嚮導」作用。如成人說「這種菜吃了能長高」,「這種菜吃了有勁」,孩子會樂於接受的。

5、當幼兒不願吃某種食物或不願進餐時,不要消極打罵,可以讓其暫時離開餐桌,飯後再慢慢講道理。這樣可滿足幼兒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從而使孩子能順利進餐。

6、順其自然,不強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時少吃一頓並無多大妨礙,反而可藉此讓已疲勞的消化腺有一個休整機會。對兒童消化功能恢復有益。多數孩子餓了自然會產生食慾,自然會吃。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並嚴厲訓斥、非吃不可,這對孩子的機體和個性都是一種可怕的壓制,使孩子認為進食是極不愉快的事,逐漸形成頑固性厭食。

此外,每個家庭都應有就餐的固定房間、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養成好的習慣,可以增加食慾,切忌捧著飯碗邊走邊吃邊玩。

孩子厭食的家庭推拿療法

孩子的「厭食」,除了依靠一些藥物來幫助消化開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來增加孩子的食慾。首先準備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張小桌子或茶几,上面鋪上毯子,準備一點滑石粉或痱子粉(為的是推拿時不損傷小兒的皮膚)。讓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飯前進行,因為飯後推拿會引起小兒嘔吐。每日1次,每7天為1療程。具體方法如下:

.讓小兒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併攏,沾上滑石粉,兩手指按在小兒肚臍上順時針方向按摩100下。

.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著小兒的腹部,滿腹順時針方向按摩100下。

.讓小兒反過來,趴在桌上,在小兒的屁股溝頂端(此為針灸的穴位「下七節」),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瀉的小兒,穴位要往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節」。)

這種按摩的方法效果較好,簡便易行,父母可以在家中進行,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隨意中斷。如果厭食嚴重的小兒,可連續推拿兩個療程。手法要適當,過輕或過重都不適宜。

另外補鋅可以使口腔唾液中味覺素含鋅量增高,恢復味蕾的敏感度,從而增進食慾。研究表明新稀寶片在改善兒童、青少年厭食、偏食方面療效顯著。

兒童厭食原因很多,這很耽誤孩子的成長,首先兩餐之間不要給他吃任何零食,包括飲料(不要心軟),可以喝水,在他有飢餓感時讓他聞到飯菜的香味,激發他的食慾,不要追著、攆著、喊著、嚇唬他讓他吃,二多在集體環境就餐,小朋友多,熱鬧,吃飯也香。第三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自己的不喜歡吃什麼,或什麼東西不好吃,家長的喜好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而且是根深蒂固,第四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老和別人議論這件事,當孩子面不要再提這件事,就當什麼都沒發生,暗中多下功夫,把飯菜做的軟,爛,可口,多變花樣,口味,根據兒童特點,發揮你的想像,例如今天做的是小熊水餃,明天做個奧特曼包子,再把這些故事講給他聽,沒有孩子不喜歡聽故事的,只要你有愛心,你就能做到最好,祝有愛心的人好運。

癥狀查詢專題

按癥狀名稱開頭字母查詢癥狀: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參看

  • 《中醫兒科學》- 厭食
  • 《小兒常見病單驗方》- 厭食
厭食11169


<< 羊膜腔感染 厭奶 >>

厭食相關圖片

厭食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交替性暴食厭食
情緒性厭食
生理性厭食
神經性厭食
神經性厭食症與神經性貪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
夏季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
小兒神經性厭食
嬰兒厭食
厭食
逐漸加重的右側腹痛,伴厭食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