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證名。不因驚嚇而自心跳不寧的疾患。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簡稱悸。或謂怔忡,或謂重症為怔忡。因氣血虛弱、痰飲內停、氣滯血瘀等所致。陽虛氣弱而心悸者,症見心下空虛,狀若驚悸,或先煩而後悸,脈大無力,治宜溫陽益氣,用小建中湯、真武湯,陰血不足,血不養心而心悸者,兼見面色無華,舌淡脈細,若兼虛火,則五心煩熱,治宜養血補心,用四物湯、硃砂安神丸。水飲內停,水氣凌心而心悸者,兼見胸脘痞滿,頭暈噁心,小便短少,苔白,脈弦,治宜通陽化飲,用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湯加減。痰郁心悸者,兼見驚惕不寧,突然而作,時作時止,甚則心跳欲厥,脈滑大,治宜滌痰定悸,用溫膽湯、茯苓飲子。氣滯血瘀心悸者,兼見短氣喘息,胸悶,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脈結代,治宜活血理氣,用血府逐瘀湯、失笑散。參見怔忡等條。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甚至不能自主的一類癥狀。發生時,患者自覺心跳快而強,並伴有心前區不適感。屬祖國醫學「驚悸」和「怔仲」的範疇。 本病症可見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並存,凡各種原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律發生異常,均可導致心悸。
心悸是一種自覺心臟跳動的不適感或心慌感。當心率加快時感到心臟跳動不適,心率緩慢時感到搏動有力。心悸時,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率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也可以有心悸。
西醫學中某些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律失常,以及貧血、低鉀血症、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出現心悸,均可參照本篇治療。
心悸指不因驚嚇而自心跳不寧的疾患。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簡稱悸。其重症為怔忡。多因氣血虛弱、痰飲內停、氣滯血瘀等所致。
陽虛氣弱而心悸者,症見心下空虛,狀若驚悸,或先煩而後悸,脈大無力,治宜溫陽益氣;陰血不足,血不養心而心悸者,兼見面色無華,舌淡脈細,若兼虛火,則五心煩熱;水飲內停,水氣凌心而心悸者,兼見胸脘痞滿,頭暈噁心,小便短少,苔白,脈弦,治宜通陽化飲;痰郁心悸者,兼見驚惕不寧,突然而作,時作時止,甚則心跳欲厥,脈滑大,治宜滌痰定悸;氣滯血瘀心悸者,兼見短氣喘息,胸悶,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脈結代,治宜活血理氣。
在日常診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訴胸悶、心慌、胸痛,自認為患了「心臟病」, 憂心忡忡地來院就診。但大多病人經檢查:X攝片、心電圖及超聲心電圖檢查均正常。這並非是器質性心臟病,而是一種以心血管癥狀為主的功能性失調的心臟神經官能症(即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
心臟為何有神經官能症呢?由於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癥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循環系統缺乏適當鍛煉,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致該病。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全身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即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在心血官系統的表現),其癥狀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普通的自覺癥狀是心悸、呼吸不暢、心前區疼痛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抖、眩暈、多夢等表現。
該病雖沒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時好時壞,遷延不愈,嚴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飽受痛苦。由於該病患者心臟並無器質性病理改變,長期來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有關研究報道不多。臨床上由於其缺乏有效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措施,造成漏診和誤治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當該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變時,如果不再做進一步檢查排除,患者常會被誤作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
本證的發生常與平素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乎素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為心悸;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病;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於心,心陽被遏,心脈痹阻,而發該病。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體可見於以下幾類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見於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見於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積液、氣胸、肺部炎症、肺不張、腹水、腸梗阻、腸脹氣等;還可見於應用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藥物後出現的心悸。
3.神經因素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最為常見,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驚恐或過度興奮、劇烈運動後均可出現心悸。
[發病原因]
1.心臟搏動增強 心臟收縮力增強可引起心悸。心悸可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可見於健康人在強烈體力活動或精神過度緊張之時。但也可見於大量吸煙、飲酒、飲濃茶或咖啡,或應用某些藥物如麻黃素、咖啡因、氨茶碱、腎上腺素類、苯丙胺、阿托品、甲狀腺片等的人,且常和攝入量大小及個體敏感性有關。 病理性心臟搏動增強所致心悸可由於:
(1)心室肥大 後天獲得性心臟病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梅毒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等,由於左心室肥大、心收縮力增強,可引起心悸。腳氣病(beriberi)性心臟病時,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發展快,心悸常明顯而強烈。
(2)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其他病變 貧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動加強而引起心悸。貧血時血液攜氧量少,器官與組織缺氧,主要代償機理是通過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以保證供氧。急性失血性貧血所致心悸尤為明顯。高熱時機體基礎代謝率增高、組織耗氧量增加,因而通過加快心率以保證供氧,心率加快導致心悸。甲狀腺功能亢進由於基礎代謝率增高與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也常引起心悸。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雖無明顯發熱也易發生心悸,且作為結核中毒癥狀之一,主要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此外在風濕性心臟炎、感染性心內膜炎、布魯菌病、低血糖發作等均易引起心悸。 當嗜鉻細胞瘤發生陣發性血壓升高,可出現心悸,這與血中兒茶酚胺水平突然升高、興奮交感神經有關。
2.心律失常
(1)心動過速 各種原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型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等,特別是突然發生者,均易引起心悸。
(2)心動過緩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房室交界性心律、自發性室性心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迷走神經興奮性過高等,由於心率緩慢、舒張期延長、心室充盈度增加,致心搏強而有力,可引起心悸。但心悸多見於心率突然轉慢之時。
(3)心律不齊 如過早搏動(期前收縮)、心房顫動等,均可引起心悸。偶發性過早搏動通常不致引起自覺癥狀,但患者可因心臟突然跳動而感到心悸,有時也可出現心臟突然停跳的感覺(代償性間歇)。
3.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患者以青壯年女性為多。患者除感心悸之外,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區刺痛或隱痛、呼吸不暢,並常伴有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官能症癥狀。發病常與精神因素有關,每因情緒激動而發作。 β-腎上腺素能受體反應亢進綜合征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悸、胸悶、頭暈、心動過速等癥狀,與刺激交感神經β受體所致的癥狀相似。精神刺激常為發病誘因。患者以青壯年婦女為多。
主症 自覺心跳心慌,時作時息,並有善驚易恐,坐卧不安,甚則不能自主。
兼見氣短神疲,驚悸不安,舌淡苔薄,脈細數,為心膽虛怯;頭暈目眩,納差乏力,失眠多夢,舌淡,脈細弱,為心脾兩虛;心煩少寐,頭暈目眩,耳鳴腰酸,遺精盜汗,舌紅,脈細數,為陰虛火旺;胸悶氣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腫,舌淡,脈沉細,為水氣凌心;心痛時作,氣短乏力,胸悶,咯痰,舌暗,脈沉細或結代,為心脈瘀阻。
解郁抗慮膠囊 服用方法:每日粒,早晨中午各1粒,飯前飯後均可服用;
1.基本治療
治法 調理心氣,安神定悸。以手厥陰、手少陰經穴為主。
主穴 內關 郄門 神門 厥陰俞 巨闕
配穴 心膽虛怯者,加膽俞;心脾兩虛者,加脾俞、足三里;陰虛火旺者,加腎俞、太溪;水氣凌心者,加膻中、氣海;心脈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驚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煩熱者,加勞宮;耳鳴者,加中渚、太溪;浮腫者,加水分、中極。
操作 毫針平補平瀉法。
方義 心包經內關及郄穴郄門可調理心氣,疏導氣血。心經原穴神門,寧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陰俞配心之募穴巨闕,可益心氣,寧心神,調理氣機。諸穴配合以收鎮驚寧神之效。
2. 其他治療
(1)穴位注射法 選穴參照基本治療,用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
(2)耳針法 選交感、神門、心、脾、肝、膽、腎,毫針用輕刺激。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1、心虛膽怯
治法 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方葯 安神定志丸加減
2、心血不足
治法 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方葯 歸脾湯加減
3、心陰虧虛
治法 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方葯 硃砂安神丸合天王補心丹加減
4、心陽不振
治法 穩步信仰,安神定悸
方葯 桂枝甘草龍骨甘草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5、心脈瘀阻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方葯 血府逐瘀湯加減
6、水飲凌心
治法 振奮心陽 化氣行水
方葯 苓桂術甘湯加減
注意調節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 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咸、辣和酒、煙、濃茶、咖啡等。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緒,少生氣。
心悸患者應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應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飲食有節,宜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事物,宜低脂、低鹽飲食,忌煙酒、濃茶。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癥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重症心悸應卧床休息,還應及早發現變證、壞病先兆癥狀,做好急救準備。
按癥狀名稱開頭字母查詢癥狀: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心悸9388
<< 心悸伴乏力、面色蒼白 心肌營養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