攣縮性瘢痕

攣縮性疤痕是以其引起的功能障礙特徵命名的疤痕。多見於深度燒傷癒合後,由於疤痕收縮,常導致外形改變和功能障礙,長期的疤痕攣縮可影響骨骼、肌肉、血管、神經等組織的發育,應及早處理。臨床上常見的因疤痕攣縮造成的畸形有瞼外翻、唇外翻、頦胸粘連、手部疤痕攣縮畸形及各關節的屈側或伸側攣縮畸形等。其中在關節屈面的條索狀疤痕攣縮,如經較長時間,攣縮疤痕兩側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可以逐漸伸長,成為蹼狀的疤痕攣縮,稱蹼狀攣縮疤痕。此種蹼狀疤痕較大者常見於頸前側、腋窩、肘窩、踝關節等處,較小者可見於內眥角、外眥角、鼻唇溝、口角、指蹼等部位,部分在體表孔道的開口處呈環狀出現,造成其口徑狹窄,影響正常功能。

疤痕手術中,攣縮性疤痕修復難度較高,這種疤痕不僅造成外形缺陷,還可由於疤痕攣縮而導致功能障礙和畸形,因此松解攣縮是攣縮性疤痕手術的關鍵。一般攣縮性疤痕手術要順皮紋作切口,當皮膚有缺損,縫合張力大時應採用「Z」字成形術,修復創面。

治療攣縮性瘢痕的手術方法及術後護理

手術治療攣縮性瘢痕,包括注意選擇手術時機,徹底解除攣縮,妥善修復創面,和進行適當的術後處置等步驟。

手術時間,一般不宜過早,應待瘢痕穩定,已進入成熟階段,基底鬆動後進行。過早手術,正常解剖層次由於瘢痕粘連,往往不甚清晰,易發生誤傷,且出血也較多。但如在眼瞼或口周等部位,為了保護視力或解決進食困難時,應儘早手術。目前在燒傷的後期修復治療中,對發生於功能部位的瘢痕攣縮,多主張早期施行手術,以免出現繼發畸形,尤其是兒童時期。在等待手術時機期間,如為四肢關節部位的攣縮瘢痕,應指導傷員進行積極的功能活動鍛煉,並輔以按摩、理療、體療等,以阻止攣縮的進展,促進瘢痕的軟化鬆動,和防止關節的僵化。 

徹底解除攣縮,是手術治療的關鍵步驟。四肢部位宜在充氣止血帶下進行,可以減少出血,使手術野清晰,加快手術進度。經與攣縮縱軸相垂直的切口起始松解,循瘢痕和正常組織的分層層次逐步進行剝離。在此過程中,由助手扶持,保持攣縮的緊張狀態,以利手術操作.隨見創面不斷擴大,直至攣縮完全解除。其問,在四肢部位,有時還需行肌腱延長、關節囊的切開、關節韌帶的切除等輔助性手術,才能達到充分的松解。松解中可以順勢施加適當外力,但切忌用暴力牽拉,強求關節複位,以免發生神經、血管等軟組織的撕裂傷。確實無法複位者,可據情行術後牽引,或關節成形或融合術。複位後如不穩定,小關節可穿入克氏針作2~3周的短期制動。較大關節,則須手術後用石膏繃帶制動保持。瘢痕應以全部切除為原則,但如面積過大或供皮區受限時,也可在充分松解攣縮的前提下大部切除。位於關節兩側的創緣,如不在側中線時,須切成鋸齒狀。

攣縮性瘢痕4610


<< 卵巢功能障礙 攣縮性疤痕 >>

攣縮性瘢痕相關圖片

攣縮性瘢痕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攣縮性瘢痕
攣縮性疤痕
增生性瘢痕
瘢痕性脫髮
瘢痕性類天皰瘡
喉氣管瘢痕性狹窄
結核性膀胱攣縮
先天性膀胱頸攣縮
缺血性攣縮
前臂及手部肌群的缺血性攣縮
食管瘢痕性狹窄
先天性外展性髖攣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