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色或米湯樣便是由於腸桿菌科部分致病菌所感染引起的癥狀之一。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包括一大群生物學性狀相似的革蘭陰性桿菌。這類細菌大多數寄居在人和動物腸道中,可隨人及動物的排泄物廣泛分布於水、土壤和腐物中。其中有些細菌對人類有明顯的致病作用,如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和某些病原性大腸埃希桿菌等;而大多數是腸道的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是當宿主機體狀態改變或細菌進入腸道以外的部位,也可作為條件致病菌而引起多種疾病,如菌血症、腦膜炎、肺炎、腎盂腎炎或傷口感染等疾病。

牛奶色或米湯樣便的原因

本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大小為(1.1~1.5)μm×(2.0~6.0)μm(活菌)或(0.4~0.7)μm×(1.0~3.0)μm(染色菌)。多數菌株有周身鞭毛,能運動,周身還有菌毛,無芽孢。某些菌株有包膜。菌毛位於菌體表層,纖維狀附著物,屬疏水蛋白質成分,具有較好的抗原性,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為兼性厭氧菌,15~45℃可發育,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最適宜pH 為7.4~7.6。在腸道菌選擇培養基上,因能發酵乳糖產糖,使指示劑變色而形成有色菌落。而腸桿菌科中的致病菌多數不分解乳糖,菌落無色,此點對腸桿菌科致病菌的分離有選擇作用。發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等多種糖醇產酸產氣;對蔗糖、衛矛醇、棉籽糖、鼠李糖等因菌株而異。IMVC 試驗為++--,脲酶、苯丙氨酸、丙二酸鹽等陰性。抗原構造較複雜,主要有O、H、K 3 種抗原。O 抗原為耐熱多糖磷脂複合物,目前已有171 種,是血清分型的基礎;H 抗原為不耐熱的蛋白質,至今已建立了56 個抗原;K 抗原為包膜抗原,至今已知有100 種。本菌在自然界水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在溫度較低的糞便中存活更久。易產生耐藥性。耐藥性的產生,主要是由帶有耐葯因子(R 因子)的質粒的傳遞而獲得。

牛奶色或米湯樣便的診斷

診斷:在流行期間,凡是腹瀉的嬰幼兒,應首先考慮為大腸埃希桿菌性胃腸炎,先隔離治療,等待病原學檢查確診。在非流行期,特別是散發病例,僅靠臨床常難以診斷,必須結合病原學、血清學檢查確診。

牛奶色或米湯樣便的鑒別診斷

引起腹瀉的病因比較複雜,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某些化學藥品亦可導致腹瀉。大腸埃希桿菌腸炎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

1.細菌性痢疾 由志賀菌屬引起,腹瀉以膿血或黏液狀便較常見,量少,並常有里急後重,多有寒熱。糞便鏡檢可發現大量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嬰幼兒中毒型菌痢或非典型菌痢應以病原學診斷來鑒別。

2.霍亂弧菌 引起感染後,先發生劇烈的腹瀉而後嘔吐,很少噁心,嘔吐物及腹瀉大便呈米泔水樣,量多,無里急後重,少數患者有少量血便。脫水重者常引起肌肉痛性痙攣,皮膚皺癟,體表溫度低於正常,鏡檢可發現運動極活潑的弧菌,應進一步作細菌培養鑒別。

3.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主要因進食被該細菌污染的食物(多與海產品有關),起病急驟,先以畏寒、陣發性腹痛(上腹部絞痛)開始,相繼嘔吐腹瀉,多呈水樣便或血水樣便,多為同餐者先後發病,應進行細菌培養鑒別。

4.沙門菌食物中毒 進食被鼠傷寒沙門菌污染食物引起。起病急,常伴有寒熱、腹痛、氣脹、噁心、嘔吐、腹瀉,呈水樣便並有惡臭,早期出現菌血症,多有同餐者集體發病。依靠病原學、血清學診斷鑒別。

5.病毒性腹瀉 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其特點是高度傳染性。輪狀病毒、小圓病毒等感染早期有嘔吐,相繼腹瀉,多呈水樣便並有黏液,多發生在秋冬季。其他病毒性腹瀉多見於夏秋季,有噁心嘔吐,除消化道癥狀外,常有呼吸道癥狀,咽炎,並發輕癱,常累及頸肌、背肌。周歲內小兒多見有綠色水樣便或蛋花樣水便。抗生素治療一般無效,病程多在5~7 天自愈。用血清學及病毒分離進一步鑒別。

6.空腸彎麴菌性腸炎 空腸彎麴菌引起輕症與病毒性腸炎相似,重症與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相似。有發熱,腹瀉水樣或黏液樣便,有惡臭,呈膽汁色,重症有膿血便,似菌痢多在1 周恢復。兒童患者常有腹絞痛,高熱時可發生驚厥。發病多與接觸家禽、家畜或飲用未消毒牛奶、生水有關。暗視野鏡檢可發現射箭樣活潑動力的彎麴菌,細菌培養進一步診斷。

7.耶爾森菌腸炎 多見於兒童發病,與食物、水污染有關。腹痛、腹瀉、低熱、呈水樣便,可有敗血症,可並發結節性紅斑、假性闌尾炎、關節炎。細菌培養可進一步鑒別。

ADVERTISEMENT

8.其他 應注意與賈第鞭毛蟲、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腹瀉鑒別,糞便鏡檢可發現阿米巴原蟲或賈第鞭毛蟲。

診斷:在流行期間,凡是腹瀉的嬰幼兒,應首先考慮為大腸埃希桿菌性胃腸炎,先隔離治療,等待病原學檢查確診。在非流行期,特別是散發病例,僅靠臨床常難以診斷,必須結合病原學、血清學檢查確診。

牛奶色或米湯樣便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管理傳染源

(1)早期發現:通過自報、互報、門診、巡診等辦法,早期發現病人。已有疫情發生的場所,對炊管人員、給水人員、食品加工銷售人員和保育人員應特別加強醫學觀察,經常了解大便情況,必要時作糞便檢查,及時發現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對出院患者要定期隨訪,了解大便情況,有無癥狀與體征,及時檢出複發者及慢性病人。

(2)隔離與治療:由病人或攜帶者作為傳染源的腹瀉病,病人應立即送醫院實施腸道隔離、治療。治療要及時、徹底,確已痊癒後,方可出院。隔離期間要對病人加強衛生宣教和管理,病人應遵守各項規定,自覺注意不與健康人接觸,不隨便傾倒排泄物,以防污染環境。

2.切斷傳播途徑

(1)搞好給水衛生:衛生部門要定期對水源水質和消毒效果進行檢查。分散式給水要選好水源,飲用水(包括伙房用水、洗漱用水)必須消毒處理。用含氯消毒劑時,要注意有效氯含量和消毒時余氯應保持0.2~0.3mg/L。

(2)管好飲食衛生:

①經常對炊事人員進行詢問與體格檢查,發現可疑病人立即送醫院檢查處理。炊管人員工作前和飯前(包括做飯前)便後要堅持洗手,工作時穿工作服,保持整潔。炊管人員、飲食業服務人員及保育員患病後應立即離開工作崗位,待完全恢復後,方可恢復工作。

②實行分餐制,流水洗碗,碗筷各自保管,公用餐具要餐餐消毒。剩飯菜食用前要充分加熱,不吃涼拌菜與生或半生的各類食品,不購、不做、不吃霉變食物,生熟刀、板及盛放容器要分開。

(3)抓好糞便管理:糞便、垃圾、污水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廁所、畜圈、垃圾場等,應有專人管理,每天清掃沖刷,保持清潔衛生,無蠅無蛆。

(4)搞好環境衛生:要經常打掃衛生、清除垃圾。門窗(包括廁所門窗)要有完好的防蠅設備。在蒼蠅活動季節,應定期噴洒藥物消滅蒼蠅。

(5)講究個人衛生:通過衛生宣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不喝生水,不吃不潔瓜果及生冷食物,堅持飯前和便後用流水洗手。

(6)做好醫學防護:處理病人排泄物與嘔吐物必須戴手套,接觸病人後及飯前應用肥皂、流水徹底洗手。對密切接觸者要迅速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3.保護易感人群 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和個人衛生。根據當時疫情狀況,選用適當疫苗,對重點人群進行疫苗預防。戰時、搶險救災、應付突發事件可以考慮服用適當藥物預防。

4.做好衛生流行病學調查

(1)疫源地流行病學調查:做好個案調查,查清傳染來源及可能的傳播條件,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本病擴散。腹瀉流行時,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查明流行原因及流行因素,採取有效措施,控制流行。

(2)接觸者管理:生活上密切接觸者,要進行檢疫,了解健康情況,特別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

(3)驗便及預防服藥:疫點所有人員自開始處理之日起每天驗便1 次,連續兩天。第1 次采便應在服藥前進行。預防可服以下藥物:

A.復方磺胺甲唑:每人 次/d,每次 片,連服3 天。

B.多西環素:成人首次劑量0.2g,以後每次g,1 次/d,連服3 天。

C.四環素:成人0.5g,每6 小時1 次,連服3 天。

D.呋喃唑酮:2 次/d,1 次0.2g,連服3 天。

兒童每天量按體重計算:復方磺胺甲唑25mg,呋喃唑酮10mg,多西環素6mg。

(4)疫點的解除:疫區內上述措施均已落實,所有人員驗便連續兩次陰性,無續發病例或者帶菌者出現時可以解除。如無糞檢條件,自疫點處理後5 天內再無新病例出現時亦可解除。在特殊情況下,如新疫區、新菌型的出現,在流行早期、港口、旅遊地、對外開放點及人口稠密地區等,可實行疫點封鎖並嚴格管理。

參看

  • 大腸埃希桿菌性胃腸炎
  • 十二指腸胃反流及膽汁反流性胃炎
  • 腹部癥狀

牛奶色或米湯樣便5602


<< 扭傷 凝血障礙 >>

牛奶色或米湯樣便相關圖片

牛奶色或米湯樣便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牛奶色或米湯樣便
深黃色或帶綠色的水樣便
膿液為巧克力色或查到阿米巴原蟲
嬰兒褐色或暗綠色的粘液便
鼻子黃色或棕色
腹部皮膚出現白紋、粉紅色或紫紋
紅色或紫色,稍高起的丘疹或結節
兩肺毛玻璃樣粟粒樣或結節樣改變
藍色、藍灰色或藍黑色丘疹
皮膚為金屬顏色或石板灰色
水樣便
數目較多的咖啡牛奶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