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經性發作性癲癇是由於間腦發作性功能紊亂引起的,癥狀主要是植物神經癥狀,如呃逆、噁心、嘔吐、腹瀉、腹痛、乾渴、飢餓、面部及皮膚蒼白、發紅、心慌、血壓升高、體溫調節障礙等。
由於間腦發作性功能紊亂引起的
植物神經發作性癲癇在診斷上存在著一些困難,由於其癥狀複雜有缺乏特異性,所以臨床中只有用排除的方法診斷。
腹型癲癇是一種比較少見的植物神經性癲癇,以兒童為最多見,臨床以發作性劇烈腹痛為臨床特徵。以突發性、反覆性、自解性等為癇病發病的一般特點,病程長,;其證治規律不同於一般性腹痛。多以臍周或上腹部劇烈疼痛為核心癥狀,以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為常見癥狀。部分患兒可伴有定向力障礙、意識障礙等。筆者認為本病病位在脾、腦。病理機制主要責之於氣、痰、虛。脾虛痰阻,中焦氣滯,故發腹痛,若痰氣上逆,蒙蔽清竅,則合并意識障礙。痰氣驟聚驟散,若痰靜氣順,則發作漸止,故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和自然緩解性。治療不可偏執一端,痰自脾生,健脾則絕生痰之湖,治痰先治氣,氣行痰自消,所以該病類以調氣合中為治療大法。臨床在分證論治的基礎上,多配以橘紅、熾殼、厚朴調暢氣機,加川芎活血行氣,芍藥、甘草和中緩急。
周期性嘔吐發作 是指以嘔吐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植物神經發作,此發作可作為兒童癲癇的唯一癥狀。突然發生頻繁劇烈的嘔吐發作,不伴有噁心、亦無明顯的精神因素,一般解痙止吐葯無效,多數患者伴腹痛、出汗、流涎、面色改變、精神不振、嗜睡等。持續時間半小時至數小時不等,少數可持續數日。其發作有一定規律性,常有家族史,詳細檢查無各種胃腸疾病及顱壓增高等引起的因素。腦電圖描記可見有發作性異常放電,應用抗癲癇藥物治療有效。
頭痛型癲癇是指以頭痛為主的植物神經性發作。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性頭痛,而且多位於前頭部(前額、眼眶、顳部),頭頂及後頭部少見,亦有涉及整個頭部,雙側較單側為多。頭痛性質有跳痛或脹痛,刺痛、鑽痛、撕裂樣劇烈頭痛。發作持續時間不一,短則數秒,長達數日,一般為10分鐘至數小時,大多數不超過24小時。發作間隔不等,可每日數次,亦可數日一次,多數是數日或數周發作一次。發作時間伴有植物神經失調的癥狀,如噁心、嘔吐、心慌、頭昏、面部潮紅或蒼白、出汗、腹痛等。這些癥狀隨著頭痛發作停止而消失。腦電圖有癲癇性改變,服有抗癲癇藥物有效。本型往往易被臨床上忽略而診斷為其它類型的頭痛。後者的頭痛發作前常無先兆癥狀,而前者常有先兆癥狀。如幻覺、黑蒙、畏光、頭昏、噁心、耳鳴、疲乏、心慌等,嚴重時,甚至有短暫的意識障礙,發作後有嗜睡、疲乏、頭昏等。
植物神經發作性癲癇在診斷上存在著一些困難,由於其癥狀複雜有缺乏特異性,所以臨床中只有用排除的方法診斷。
1.預防癲癇病的發生 遺傳因素使某些兒童具有驚厥易感性,在各種環境因素的促發下產生癲癇發作。對此,要特彆強調遺傳諮詢的重要性,應詳細地進行家系調查,了解患者雙親、同胞和近親中是否有癲癇發作及其發作特點,對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癲癇的一些嚴重遺傳性疾病,應進行產前診斷或新生兒期過篩檢查,以決定終止妊娠或早期進行治療。
對於繼發性癲癇應預防其明確的特殊病因,產前注意母體健康,減少感染、營養缺乏及各系統疾病,使胎兒少受不良影響。防止分娩意外,新生兒產傷是癲癇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產傷對預防癲癇有重要意義。如果能夠定期給孕婦作檢查,實行新法接生,及時處理難產,就可以避免或減少新生兒產傷。對於嬰幼兒期的高熱驚厥要給予足夠重視,盡量避免驚厥發作,發作時應立即用藥控制。對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各種疾病要積極預防,及時治療,減少後遺症。
2.控制發作 主要是避免癲癇的誘發因素和進行綜合性治療,以控制癲癇的發作。統計資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癲癇發作後,複發率為27%~82%,在單次發作後似乎大部分患者會複發,因此,防止癲癇癥狀的重現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癲癇患者要及時診斷,及早治療。治療越早,腦損傷越小,複發越少,預後越好。要正確合理用藥,及時調整劑量,注意個體治療,療程要長,停葯過程要慢,且應堅持規律服藥,必要時對所用藥物進行療效評估和血葯濃度監測。切忌亂投藥物,不規範用藥。去除或減輕引起癲癇的原發病,如顱內佔位性疾病、代謝異常、感染等,對反覆發作的病例也有重要意義。
3.減少癲癇的後遺症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可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因而可對患者身體、精神、婚姻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和公眾的歧視態度,患者在家庭關係、學校教育和就業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體活動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產生恥辱和悲觀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發育,而且會困擾患者的家庭、教師、醫生和護士,甚至社會本身。所以有不少學者特彆強調,癲癇社會後遺症的預防和對該病本身的預防同等重要,癲癇的後遺症既是患者機體的,又是整個社會的,這就要求社會各界對癲癇患者給予理解和支持,盡量減少癲癇的社會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