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又稱麥氏腺癌,在國外是一種罕見的眼瞼腫瘤,是一種起源於皮脂腺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很高,眼瞼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在性別方面,女多於男。在發病部位上,下瞼多於上瞼。它的惡性程度,根據分型不同而差異很大。惡性程度低的歷時多年,緩慢增大,惡性程度高的則發展快,造成早期轉移。故凡在40歲以上,而有反覆發作的霰粒腫樣病變時應引起重視。 (麥氏腺癌)在國外是一種罕見的眼瞼腫瘤,是所有眼瞼上皮癌中最惡性的腫瘤之一

病因

由於瞼板出口阻塞腺體的分泌物瀦留在瞼板內對周圍組織產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臨床表現

早期很少有自覺癥狀局部表現為皮下結節質硬與皮膚不粘連頗似霰粒腫有的誤認為霰粒腫手術切除術又複發腫塊繼續增大後可在結膜面上透見黃色結節表面不平繼而形成潰瘍出現菜花樣腫塊觸之易出血分化程度較低者通過淋巴管可以較早的向耳前淋巴結和頜下淋巴結轉移  

檢查

無特殊檢查方法肉眼觀察即可  

診斷

此癌在臨床上主要和下列三種病變相鑒別:  

霰粒腫

⑴霰粒腫大多離瞼緣較遠,完全位於瞼緣的霰粒腫比

瞼板腺癌鑒別

較少見。反之,癌期組織容易沿著瞼板腺導管蔓延,故瞼緣受累者多見。

⑵形態上這二者在早期階段是十分相象的,不過在癌瘤,其病變表面的結膜往往比較粗糙,並且有時見到黃色的斑點。在霰粒腫病變處結膜一般呈青灰色或稍充血,表面一般是光滑的。

⑶霰粒腫切開時,裡面可見含一種膠質樣內容物,如有繼發性感染和液化,就會有灰黃色液體從切口處溢出。在癌瘤則是質地硬而脆的黃白色腫瘤組織。霰粒腫自動穿破後,可形成息肉樣肉芽組織,不象在癌瘤中所見到的那樣表面粗糙的菜花樣腫物。

⑷青年時期腺體機能分泌旺盛,容易發生霰粒腫。人到老年,腺體趨向萎縮,分泌功能減少,所以在老年人霰粒腫比較罕見。因此在老年人有反覆發作的霰粒腫出現時,必須警惕瞼板腺癌發生的可能性,最好將切出的病變組織進行切片檢查,明確病變性質,以免誤診。  

鱗狀細胞癌

瞼板腺癌在病理上和鱗狀細胞癌十分相似,但在臨床上這兩者卻有顯著區別。

ADVERTISEMENT

⑴瞼板腺癌好發在上瞼;鱗狀細胞癌多發生在下瞼。瞼板腺癌位置較深,在瞼板當中或在眼瞼皮下深層,而鱗狀細胞癌因為起於皮膚表皮,位置一般較淺。

⑵早期的瞼板腺癌非常像霰粒腫,早期鱗狀細胞癌在皮膚表面似痣或乳頭狀瘤。晚期的瞼板腺癌的年齡比鱗癌還要大些。

⑶瞼板腺癌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而鱗癌的患者則男性遠多於女性。年齡都比較大,但瞼板腺癌的年齡比鱗癌還要大些。

⑷兩者都可以發生轉移,但鱗狀細胞型瞼板腺癌的轉移率60%)比鱗狀細胞癌的轉移率(10%)更高些。  

基底細胞癌

瞼板腺癌單純根據病理,非常容易誤診為基底細胞癌,因此應當結合臨床方面的表現進行鑒別。

⑴瞼板腺癌病變位置較深,在皮膚和結膜之間,基底細胞癌一般多起源於皮膚表皮,病變位置較淺,病變部位多位於下瞼近內眥處。

⑵早期的瞼板腺癌似霰粒腫,晚期在皮下形成核桃狀分葉的

瞼板腺癌治療

硬塊,潰破後,有黃白色癌組織暴露,形似菜花狀。基底細胞癌早期似痣,晚期則形成硬底潛行卷邊的典型蠶食性潰瘍。

⑶瞼板腺癌患者女性比男性多;在基底細胞癌,則男女約略相近。

⑷基底細胞型瞼板腺癌的轉移率約為40%,而皮膚基底細胞癌則基本不發生轉移。  

診斷方法

1.老年女性多見。

2.好發於上瞼,早期腫瘤局限於瞼板內,與瞼板腺囊腫相似,呈小結節狀隆起,邊界清楚,質地較硬,無疼痛,與皮膚不粘連,相應部位的瞼結膜面充血。

3.腫瘤生長緩慢,晚期於皮膚面或結膜面可見黃色結節,破潰後呈黃白色分葉或菜花樣,易出血。

4.有的可向眶內發展,導致眼球突出和運動障礙;還可轉移到局部淋巴結及內臟。

5.早期應與瞼板腺囊腫鑒別,尤其是老年人複發性者。晚期要與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肋癌鑒別。確診需依靠病理檢查。  

治療措施

不治可因潰瘍出血,感染或衰竭致死。放療對此類癌腫不甚敏感,故只能把放療作為輔助。手術治療尚較有效,對分化型者,如病變較小,未超出眼瞼本身,僅作局部切除即可。  

預後

只要手術時切除徹底,一般很少複發。  

驗方偏方

驗方

①板蘭根120g,銀花9g,連翹9g,皂刺9g。每日劑,煎2次分眼。

療效:按本方f台療多例,療效顯著,1例服藥2.5個月治癒。

②蟾酥軟膏:蟾酥10g,溶於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軟膏40g,配成20%蟾酥軟膏外敷,一般用藥3天,癌組織開始脫落,約18天基本癒合。

療效:青島白求恩醫院用此方治癒皮膚癌13例。  

偏方

①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製成糊狀,塗敷患處,每日1次。

②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黃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  

誤診

瞼板腺癌發病率很高,極易誤診。  

病歷摘要

患者,女,47歲,因左上瞼腫物6個月於2007年9月15日就診。患者於6個月前無任何誘因左上瞼局限性腫物伴輕微疼痛,於發病後3天就診,當時診斷為左上瞼板腺炎,給予抗炎

瞼板腺癌警惕

治療1周腫物略減小,後因左上瞼瀰漫紅腫並且腫物逐漸增大,兩次就診,仍診斷為左上瞼板腺炎,繼續給予抗炎治療,無明顯好轉,於2007年9月15日再次就診,門診以左上瞼腫物性質待查行手術治療。

患者自述無外傷史,家族中無同類疾病發病者。查體全身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心肺檢查未見異常,左上瞼瀰漫輕微紅腫、增厚、變形、瞼裂閉合尚可,可觸及硬結,無壓痛。結膜面可見多個、大小不等腫物呈菜花狀,腫物最大直徑約1.5cm,高約1cm。最小的直徑約3mm,高約2mm。大小不等布滿上瞼結膜,腫物呈暗紅色,基底寬,頂部呈菜花狀,觸及易出血。視力正常,眼球位置及眼球運動正常。角膜清,前房中深清亮,瞳孔正常,眼底正常。局麻下將所有腫物完整切除,局部塗眼膏包蓋。切除組織送病理,病理診斷:(左上瞼)瞼板腺癌。術後1周行眼眶CT檢查,未見異常。隨訪6個月,眼瞼略厚,結膜面瘢痕,未見腫物複發。複查眼眶CT未見異常。  

討論

瞼板腺癌發病率很高,約33.3%,占眼瞼惡性腫瘤第二位,患

瞼板腺癌

者多為高齡女性,上瞼較下瞼為多,具有多種病理形態,臨床變異很大。初期表現為眼瞼內質地較硬的小結節,常誤診為霰粒腫或瞼板腺炎。惡性程度低的病程很長,惡性程度高的則發展迅速,造成早期轉移。病變發展可使瞼板腺瀰漫增厚,結膜面腫物似肉芽組織。臨床上如遇到中青年女性患者,眼瞼腫物病程長,霰粒腫反覆發作史,皮下捫到腫塊,結膜面有腫塊突出等,應提高警惕,及時將腫物切除,切下的組織一定進行病理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警惕

常有人問眼科醫生:「眼皮里長包是什麼病?」眼皮里長包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眼瞼包塊,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引起眼瞼包塊的原因很多,臨床上根據其原因不同大體分為四種。

瞼腺炎即麥粒腫,又可分為外瞼腺炎和內瞼腺炎,其中外瞼腺炎俗稱偷針眼,是Zeiss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內瞼腺炎為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內外瞼腺炎均表現為眼瞼紅腫、疼痛、局部硬節,有時可發生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因瞼板腺比Zeiss腺大,所以內瞼腺炎炎症比較劇烈,痛感比較明顯,但因其病變深在,眼瞼紅腫沒有外瞼腺炎那樣明顯。

瞼板腺囊腫即霰粒腫,是因瞼板腺排出受阻和分泌物瀦留而形成的慢性炎性肉芽腫。表現為眼瞼無痛性包塊,可單發或多發,眼瞼皮膚正常或稍被包塊頂起,隱約可見皮下之包塊。因無急性炎症,常於囊腫較大時才被注意。

瞼板腺癌它是原發於瞼板腺的惡性腫瘤,多見於40歲以上的女性。它的早期表現為瞼板腺內無痛性包塊,不與皮膚粘連,酷似瞼板腺囊腫。當包塊變大時,瞼結膜面或皮下可見黃色結節,觸之表面不平。晚期癌組織破潰,可發生全身轉移而危及生命。

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瞼包塊如眼瞼的海綿狀血管瘤、脂肪瘤、粉瘤或眼瞼結核等。

上述這些原因中,以瞼腺炎和瞼板腺囊腫最為常見。瞼板腺癌的預後最差,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瞼包塊相對少見一些。這些病的臨床表現除眼瞼長包塊之外,還有各自不同的癥狀和體征,治療方面也隨病因不同而不盡相同。所以,當出現眼瞼包塊時,應儘早明確病因,及時治療,特別是老年病人則更應該警惕有瞼板腺癌的可能。

參看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瞼板腺癌
瞼板腺癌13161


<< 腱鞘巨細胞瘤 肩周炎 >>

瞼板腺癌相關圖片

瞼板腺癌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瞼板腺癌
眼瞼皮脂腺癌
乳腺癌的遠處轉移
乳腺癌皮膚轉移
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征
大汗腺癌
副乳乳腺癌
管狀小汗腺癌
宮頸腺癌
肝纖維板層癌
汗腺癌
侵襲性指趾乳頭狀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