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葉腫瘤

概述

顳葉腫瘤的發生率在大腦半球腫瘤中居第二位,僅次於額葉腫瘤的發生率。常見腫瘤為膠質瘤,約佔顱內膠質瘤總數的17.96%,其次為腦膜瘤,約佔顱內腦膜瘤總數的5.42%,另外轉移瘤等亦常在此部位發生。成年人多見,性別差異不明顯。顳葉功能甚為複雜

顱內膠質瘤

,有些部位的功能尚不完全明確,顳葉腫瘤的病程早期,多無典型的臨床癥狀,診斷較困難,尤其腫瘤位於右側者,多數僅表現為顱壓增高癥狀,它位癥狀和體征很少出現,因此臨床上亦曾稱為「靜區」或「啞區」,故早期診斷更為困難。

表現

顳葉腫瘤的早期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隨著病程的進展常出現顳葉癲癇發作。根據癲癇發作的頻繁程度,伴隨出現幻覺。局限性癲癇發作逐漸發展成全身性大發作,發作間歇期有視野改變,如上1/4象限視野缺損發展至同向性偏盲,Todd麻痹持續時間變長,失語及精神等癥狀加重,最後導致顱內壓增高。精神運動型發作逐漸進展多系腫瘤向皮質下溶部發展。其主要臨床癥狀分述如下:

1.視野改變; 視野的變化常為顳葉腫瘤的早期癥狀之一,有定位意義。在解剖上,視放射環繞側腦室下角經過顳葉。當腫瘤位於顳葉深部時,由於影響或破壞視束或視放射,病初可出現對側同向性上象限1/4的視野缺損。腫瘤繼續增大時,象限性缺損即可發展成為同向性偏盲,這種偏盲可能是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兩側對稱或不對稱,如在顳葉後部腫瘤時偏盲多是對稱的。

2.感覺性失語; 位於優勢半球的腫瘤損害顳上回41區、42區時,可出現感覺性失語。損害顳葉後部時,可出現命名性失語。這是診斷顳葉腫瘤最可靠的癥狀之一。此類病人理解他人語言的能力和命名物品的能力均喪失,但保存說話能力,雖然如此,但常常用錯字、講錯詞、甚至有多言讒舌的特點。嚴重時病人的談話完全不能被人理解,同時病人也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健忘性失語也常為顳葉失語症的一種表現,病人對物品命名困難,而只能用描述該物品之特徵或用途來代替。當說明物品名稱時,病人能知是否正確,臨床證實健忘性失語症常常是感覺性失語早期表現的一部分。另外,顳葉腫瘤向

顳葉腫瘤

頂枕發展,還往往出現失讀、失寫、計算不能及視覺失知等癥狀。

3.癲癇發作; 顳葉腫瘤所致的癲癇大發作的發生率僅次於額葉腫瘤。部分病人還可出現局限性癲癇發作,多因腫瘤向上侵犯運動區所致。顳葉癲癇發作的特點是先兆多樣,癥狀複雜,可有神志恍惚、言語錯亂、精神運動性興奮、情緒和定向力障礙、幻覺、錯覺、記憶力缺損等。而基本癥狀為記憶力障礙。記憶力為遠記憶力、近記憶力與現在記憶力。腫瘤較大腦組織損害廣泛時,常表現為對時間、人物、地點的定向力障礙。雙側顳葉內側腫瘤影響海馬回時表現為現在記憶障礙明顯。有些顳葉癲癇病人,表現對未曾到過的地方有熟悉感

(環境熟悉感)或本來很熟的場所感到很生疏(環境生疏感)。有的病人表現視物變形(變視症)和視物變大(巨視症)等視幻覺。聽覺的皮質代表區在顳橫回,病人幻聽時,可聽到聲音的變大或變小、鐘錶聲、歌聲、鼓聲、噪音等。幻聽常伴有前庭皮質性眩暈發作和發作性耳鳴。味覺代表區在中央前回最下部,該部受損很少造成味覺障礙,但受到刺激可能出現幻味覺。

顳葉癲癇發作前可有各種的先兆,其中以嗅覺先兆最多見,發作時病人突然聞到一種極不愉快的怪味或惡臭。顳葉內側腫瘤影響海馬回的鉤回時,常出現此種先兆,故稱為「鉤回發作」。患者感到上腹部先由胃向胸部上升的一種特殊感覺,也見於顳葉癲癇,一般癲癇也有此先兆,故無特殊意義。

ADVERTISEMENT

自動症也是顳葉癲癇的一種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癥狀,是一種發作性不受意識支配的活動,其中以傷人、毀物、自傷、衝動、裸體等精神興奮者較多見,少數病人常表現有咀嚼、咂嘴、吸吮、手摸索,頭、眼發作扭轉等無目的動作。顳葉深部腫瘤時,可出現發作性行為異常,並常伴有夢幻覺,病人有夢幻感,猶如夢中奇異感,常與幻視並發,似回到童年時代,或驚恐等。

4.精神癥狀; 顳葉腫瘤精神障礙也是常見的癥狀,僅次於額葉腫瘤。主要癥狀是人格的改變、情緒異常(如焦慮、憂鬱、恐慌、憤怒)、類偏狂、記憶力障礙、精神遲鈍、表情淡漠等。精神癥狀較多發生於優勢半球顳葉廣泛而迅速生長的腫瘤。

5.共濟失調; 顳中回及顳下回的後部,通過顳葉橋腦小腦纖維而與小腦發生聯繫,因此,一側顳葉損害也可以發生對側半身共濟失調,故也可發生平衡失調,常向病變對側傾倒。

6.錐體束征; 顳葉上部的腫瘤,可以壓迫額葉及頂葉的下部而出現面部及上肢的運動或感覺障礙,壓迫對側大腦腳、內囊,可致腫瘤同側的錐體束征,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偏癱。

7.其它癥狀; 顳葉內側腫瘤,可以壓迫中腦而發生動眼神經麻痹。顳葉腫瘤壓迫顱度頸動脈交感神經叢時,可出現霍納綜合征。基底節受累時出現對側肢體震顫、舞蹈症、手足徐動症、麻痹性震顫綜合征。侵犯島葉時可有自發性內臟痛等。

輔助

1.顱骨平片; 顳葉腫瘤與其它部位的腫瘤一樣,根據腫瘤的性質、生長速度、腫瘤在顱內所在的位置不同,在病程的不同階段可出現顱壓增高表現(顱縫裂開、腦回壓跡增多、蝶鞍骨質的改變)。腫瘤鈣化(常見有少突膠質細胞瘤、星形細胞瘤、腦膜瘤和室管膜瘤等),出現於顳葉腫瘤的相應部位;顱骨局部破壞和增生等,也常於腫瘤所在部位一致。上述顱骨平片的檢查,常是診斷顳葉腫瘤的可靠證據。

2.腦室造影; 顳葉腫瘤時腦室造影主要是確定腫瘤所在的位置,其表現特點如下:

(1)前後位像:側腦室向健側移位。透明隔與第三腦室呈弧線形移向對側。前角之上外角變尖,指向外方或上外方。側腦室外側壁凹陷,橫徑變小。

(2)側位像:在側位像和前後像上,下角的變化明顯。腫瘤位於下角上方,則下角移位,移位可為全部或一部分;位於下角下方,則下角上移;腫瘤居於外側,下角內移;居內側,則外移。下角上移位,則下角與體部間距離變小。

根據腫瘤所在部位,可出現下角頂部或底部的平直或弧形壓跡,常與移位及室腔變窄同時出現。腫瘤突入腦室腔中即可出現充盈缺損,其形狀取決於腫瘤表面的形態,如下角變細,易發生狹窄或封閉,下角全部狹窄,常同時出現僵直。腫瘤侵及腦室壁,可引起室壁輪廓的不規則。腫瘤深居顳葉內側,可壓迫第三腦室後部引起兩側腦室和第在腦室擴大,側移位則不明顯。在側位像上第三腦室可有輕度移位,移位方向與腫瘤位置有關。

(3)腦血管造影; 顳葉腫瘤的頸動脈造影,主要是以血管移位的情況而作腫瘤的定位,顳葉各部腫瘤的血管移位特點如下:

(1)顳葉前部腫瘤

1)前後位像:大腦前動脈縱行段呈直線向對側移位,下部移位較明顯。大腦中動脈膝段及相連水平段和側裂段變直,向內上方移位,嚴重者三段可聯成一直線指向上外,使大腦前、中兩動脈呈V形。頸內動脈床突上段變直,向內移位。分支抬高。

2)側位像:大腦前動脈垂直段變直,且向前下方移位。胼胝體膝段曲度張開。中動脈側裂段變直,向上移位,可在床頂線上1cm以上。頸內動脈床突上段變直、升高與側裂段呈對角線向上後方走行。側裂三角前部抬高。額頂升動脈分支變直、分離,也可向上移位。虹吸段可開大。脈絡膜前動脈常變直、增粗且向上移位。基底靜脈前段可向上向內移位。

(2)顳葉中部腫瘤

1)前後位像:大腦前動脈縱行段呈直線狀向對側移位,移位程度不定,有時較輕。大腦中動脈膝段變直,向內上方移位。輕者只有同對側比較才能查出,重者則水平段與側裂段形成一條直線從頸內動脈分支斜向外上,致使與大腦前動脈呈V形。嚴重時可呈向上內突之弧狀。頸內動脈床突上段拉直變長,且向內移位,分支也可抬高。

2)側位像:虹吸彎開大,甚至可使床突上段呈直線狀垂直上升。大腦中動脈側裂段中部明顯上移。側裂三角抬高。大腦中動脈水平段(M1)可被抬高、拉直與頸內動脈成一直線垂直上升,而與此段相連之側裂段突然成直角轉向後,並呈水平向走行。向上移位的大腦中動脈相當明顯,能到達胼周或緣動脈的平面。有時因腫瘤壓迫血管可部分閉塞。額頂升動脈也可向上移位。脈絡膜前動脈變直、增粗,向內並向上移位。腫瘤如侵犯鉤回或其附近,脈絡膜前動脈可呈圓弧形突向上。基底靜脈向內向上移位。大腦內靜脈向對側移位。

(3)顳葉後部腫瘤

1)前後位像:大腦前動脈縱行段呈直線狀向對側移位,有時移位較輕。側裂動脈分支向內側移位,側裂點向內向上移行,中動脈膝段多無變化,除非腫瘤累及顳葉中部。頸內動脈床突然上段與大腦前、中兩動脈主幹多無變形及移位。

2)側拉像:大腦中動脈腦凸面分支(M4、M5)升高,在床頂線上1cm以上,且可呈現弓狀向上突出。側裂點抬高。腫瘤近顳葉表面,可使角回動脈與顳後動脈及其分支拉直並分離。胼周動脈曲度可增加。額頂升動脈被壓向前。脈絡膜動脈因受壓而迂曲,後段可因海馬回下疝而向下移位。頸內動脈主幹與大腦前動脈多無明顯變化。基底動脈向內、向上移位,也可向下移位。大腦內靜脈向對側移位。

(4)顳葉深部腫瘤

1)前後位像:血管多無明顯變化。

2)側位像:大腦中動脈上移輕微。脈絡膜前動脈可升高變形,曲度加大且向內側移位。大腦後動脈可能向下移位並形成弓狀向下突出。基底靜脈可成角變形或扭曲。

4.腦電圖; 顳葉腫瘤腦電圖檢查,局限性δ波發現率很高,約90%以上,δ波頻率較慢(0.5~2次/秒)並為持續性。背景α波多異常。顳葉各部位腫瘤腦電圖的特點表現如下:

(1)顳前腫瘤:多形性δ波比較局限於顳前導聯。背景α波一般不受影響。棘波發現率較高。在早期與額顳部腫瘤不易區別,因為兩者都可引起額外側、額前、頂下部的腦電圖改變;①額顳腫瘤的慢波主要出現在額外側、額前、顳前部,有時波及額後、頂部;②顳前腫瘤的慢波主要在顳前,可擴散到顳後、額前部和額外側;③懶波(一側性α、快波減弱或α波頻率變慢)在腫瘤周圍較明顯。

(2)顳後腫瘤:多形性δ波主要出現在顳後部和顳前部,可波及到頂下部、頂部和枕部。腫瘤周圍有快波減弱和θ波。病側背景的α波常有節律紊亂,頻率變慢,波幅變低或消失等改變,這些特點可以用來與顳前腫瘤作鑒別。

(3)顳頂枕部腫瘤:在顳後、頂下、頂和枕部均可出現明顯的δ波,但一般以頂下部為著。兩側特別是病側α波有明顯的紊亂並混有散在性δ波、θ波。

5.腦超聲波; 顳葉腫瘤的超聲波檢查,其定位陽性率最高。除出現腫瘤波外,中線波向對側移位最明顯。腦室擴大或腦積水時,側腦室波的振幅增大,側腦室波和中線波的距離變大。

6.同位素腦掃描; 顳葉腫瘤同位素掃描,根據腫瘤的性質、部位、大小及供瘤血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一般說來,顳葉腫瘤的掃描陽性率較高。

7.腦CT檢查; CT診斷顱內腫瘤主要是根據腫瘤組織的密度改

顱內腫瘤

變和腫瘤對腦室系統的壓迫移位來判斷。有些腫瘤顯示密度高,CT圖像清晰;有的腫瘤因有鈣化沉著,對比清楚;有些腫瘤或因瘤組織壞死,或因病灶周圍水腫等變化而顯示為均勻或不均勻之低密度區。顳葉腫瘤多為膠質瘤和腦膜瘤,CT檢查多顯示為高密度區,亦有少數腫瘤有鈣化,囊變、壞死、水腫等顯示其不同的密度變化。側腦室和第三腦室常見受壓、變形、移位等。

鑒別

顳葉腫瘤同額葉腫瘤一樣,病情發展比較緩慢。臨床上很少出現典型癥狀。隨著病程的進展,有時腫瘤長到相當大時,才可出現癲癇發作,伴隨出現各種幻覺、精神癥狀、視野的改變等。最後產生顱壓增高癥狀。顳葉腫瘤常與下列顳葉疾病鑒別。

(一)顳葉膿腫; 顳葉膿腫大多數繼發於顱外細菌性感染,以繼發性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的耳源性腦膿腫最為常見,其次為外傷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引起的膿腫。顳葉腦膿腫,特別是顳葉慢性腦膿腫的臨床表現與顳葉腫瘤的臨床表現很相似,有時難以鑒別。但腦膿腫的臨床癥狀,特別是全身感染癥狀多發生在早期,絕大多數有感染病灶或近期感染史,常有脈緩,體溫雖有時增高,但大多數正常,血像白細胞及血沉可增高,腦脊液蛋白增高常較白細胞增高明顯。腦超聲波檢查可出現中線波向對側移位和膿腫波。腦血管造影有特徵性的表現。CT檢查可顯示邊界清楚的低密度區。詳細詢問病史和全面檢查,容易與腫瘤鑒別。少數難以鑒別的病人手術探查時才能確定診斷。

(二)硬膜下血腫; 顳葉硬膜下血腫,臨床上並不少見,僅次於額葉,見於任何年齡,多有明顯外傷史,多在傷後3周以上出現臨床癥狀,其癥狀與顳葉凸面腫瘤相似。特別是受傷輕微而受傷當時無意識障礙,且時間較長的硬膜下血腫與腫瘤難以鑒別,可藉助腦超聲波、同位素腦掃描、腦CT等檢查以助診斷,特別是腦血管造影檢查,在前後位像上見到梭形無血管區時可確定診斷。

(三)腦血管意外及高血壓腦病; 某些顳葉腫瘤,特別是多形膠質母細胞瘤、轉移瘤,可以產生瘤內出血、壞死、囊性變而突然昏迷,有如卒中,特別是當病人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就更容易被認為是腦血管意外而忽略顱內腫瘤的診斷。但其臨床表現與腦血管意外出血比較,仍較緩慢些,且大多數有顱內壓增高癥狀,病情逐漸加重。另外,嚴重高血壓時,可發生急性腦水腫,也可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視力減退及各種局灶性腦癥狀,因此,也需與顱內腫瘤特別是顳葉腫瘤鑒別。但其發病一般較急,血壓異常升高,或同時患有其它心血管、腎臟疾病。眼底檢查可見動脈變細,有出血或滲出。並經降血壓、脫水治療,癥狀多可好轉,有助於鑒別診斷。對於鑒別困難者,可藉助腦血管造影和CT檢查來確定診斷。

(四)蝶骨嵴腫瘤; 蝶骨嵴部位最常見的腫瘤是腦膜瘤。依

蝶骨嵴腫瘤

腫瘤所在的部位分蝶骨嵴外1/3、中1/3和內1/3三個部位。蝶骨嵴腫瘤的臨床表現因腫瘤所在部位的不同而異。外1/3腫瘤多出現病例顳骨隆起伴眼球突出,病側中樞性面癱和癲癇發作(以顳葉癲癇和局限性癲癇為主)等。顱內壓增高癥狀多在後期出現。內1/3腫瘤表現為病側視神經萎縮和健側視乳頭水腫(Foster-Kennedy綜合征)、嗅覺喪失、病眼鼻側偏盲和中心盲點擴大。因眶上裂和海綿竇受累而出現眶上綜合征,少數病例有眼球突出。中1/3腫瘤視其生長方向可兼有部分內、外1/3腫瘤的表現,中1/3腫瘤最多見,當腫瘤巨大時,可壓迫顳極和影響額極,出現相應的局限性體征,如對側中樞性面癱或精神癥狀等。顱骨平片可見到相應部位的骨質破壞或增生,腦血管造影和CT檢查,都有特徵性的改變,易與顳葉腫瘤鑒別。

(五)顱中窩腫瘤; 此部位最常見的是腦膜瘤。其臨床癥狀早期表現為三叉神經刺激和損害癥狀,部分病人表現為病側顏面部感覺減退和三叉神經痛。病側眼球運動障礙,可出現復視、眼瞼下垂、瞳孔散大等。累及視神經或視束時可出現視力減退、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和同向性偏盲等。腫瘤晚期可壓迫顳葉內側出現幻嗅和鉤回發作等。顱底片可見顱中窩骨質破壞或增生,卵圓孔和棘孔擴大,岩骨及蝶骨可有破壞。腦血管造影顯示頸內動脈虹吸段明顯張開,大腦中動脈抬高,顱由窩可見腫瘤病理血管,較易與顳葉腫瘤鑒別。

(六)丘腦腫瘤; 此部位腫瘤最常見為膠質瘤。臨床癥狀表現複雜,主要的是丘腦(Dèjerine-Roussy)綜合征,包括病變對側半身感覺障礙,尤其以深感覺障礙較顯著;病變對側肢體輕癱;病變對側半身自發性疼痛;病側肢體共濟失調;病側肢體有舞蹈或指劃樣運動。丘腦腫瘤通常起病隱襲。腫瘤向內發展時精神癥狀較為明顯;向丘腦下部發展可出現內分泌癥狀;向丘腦外側發展影響內囊時可有「兩偏」(偏癱、半身感覺障礙)或「三偏」(兩偏加同向性偏盲)癥狀,有時偶可出現錐體系受累癥狀;向丘腦枕部發展除出現病變對側同向性偏盲外,還可累及四疊體,表現有雙眼上視不能、瞳孔不等大、耳鳴、聽力障礙等。概括上述,對顱壓增高病人,如出現「兩偏」或「三偏」癥狀、精神癥狀或基底節癥狀等,應首先考慮丘腦瘤之可能。然後再通過腦電圖檢查  

驗方偏方

驗方:腦瘤湯:夏枯草30g,海藻30g,石見穿30g,野菊花30g,生牡蠣30g,昆布15g,赤芍15g,桃仁9g,白芷9g;生南星9g,蜈蚣9g,留行子12g,蜂房12g,全蠍6g,天龍片15片。每日劑,煎2次分服。天龍片分3次隨湯藥分服。

療效:上海中醫學院單用本方治療顱內腫瘤11例,總有效率為72,7%。

偏萬:難姜散:老薑、雄黃各100g。先將老薑刷去泥沙(不洗),除去叉枝,用小刀挖一小洞,掏空中心,四壁僅留0.5cm厚,填裝入雄黃粉,以挖出的姜渣封口,置陳瓦上用木炭火焙烤7~8小時,至呈金黃色,脆而不焦為度,離火放冷,研細,過80目篩,剩餘姜渣一併焙乾後研細,拌入粉內,即得。

治法:外用。取安慶膏藥以微火烘乾,均勻地撒上雄姜散,可按瘤塊,痛點,穴位三結合原則選定貼敷部位,隔日換藥一次。

療效:安徽省人民醫院採用本方治療腦瘤、肝癌、淋巴癌,骨肉瘤等共777例,總有效率達64.8%,其中對腦瘤效果最好,有效率達70%。

顳葉腫瘤13625


<< 膿性指頭炎 顳骨岩部炎 >>

顳葉腫瘤相關圖片

顳葉腫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顳葉腫瘤
頂葉腫瘤
額葉腫瘤
枕葉腫瘤
縱隔間葉源性腫瘤及其他腫瘤
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征Ⅰ型
顳葉癲癇
惡性腫瘤所致貧血
副腫瘤性斜視性眼肌陣攣-肌陣攣
副腫瘤性小腦變性
副腫瘤性脊髓病
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腫瘤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