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皮膚硬化症這一名詞原是用來描述小腿下段因靜脈高壓或重力性綜合征而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增厚或硬化改變的。急性脂肪皮膚硬化症過去了解很少。其臨床表現為皮膚和皮下組織局部紅、熱,有觸痛的浸潤硬結,但全身體溫正常。
(一)發病原因
小腿下段靜脈高壓或重力性大是主要病因。
(二)發病機制
由於皮膚靜脈高壓,導致局部水腫,血液中大分子物質自毛細血管漏出,使毛細血管外纖維素沉著,局部組織缺氧以及營養缺乏,使組織硬化增厚。
病理:真皮和皮下組織有纖維束間水腫,真皮毛細血管明顯增多,有些血管周圍呈袖口狀纖維蛋白沉著,真皮也可見擴張大淋巴管。
病變局部呈紅棕色,腫脹,浸潤,表面呈橘皮狀,熱、疼痛及壓痛,形似蜂窩織炎,但無發熱。肥胖,局部靜脈壓高,水腫等常為發病基礎。
靜脈功能不全基礎上,出現急性的紅、腫、痛炎症,但無全身發熱,使用抗生素無效,即可診斷。
血、尿常規和抗「O」、血沉與黏蛋白檢查均正常。
下肢靜脈造影發現深、淺靜脈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需與蜂窩織炎相鑒別。
本病無特殊併發症。
1.一級預防 從事長期站立工作的工廠、企業應予勞動保護,如工作時要應用彈力襪或彈力繃帶,工作間隙組織做工間操等。
2.二級預防 輕度靜脈曲張的病人,用彈力繃帶或穿彈力襪,抬高患肢。
3.積極治療原發病。
(一)治療
卧床休息,服利尿葯,治療原發病。
(二)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