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汗症(bromhidrosis)是指帶有臭味的汗而言,有全身性臭汗症與局部性臭汗症兩種,後者以腋臭和足臭為常見。

臭汗的原因

人體皮膚的大量臭味汗液常是由於大汗腺分泌汗液異常引起。主要分布有腋部、乳暈和會陰部、外耳道,往往女性較多。大汗腺受內分泌的影響,在童年時開始,逐漸加劇,至老年則逐漸減輕或消失。臨床上有一些患者有家族史,可能與遺傳有關。外國人的臭汗症患者多而重。一些物質如咖喱、洋蔥、酒、砷劑使用的人汗液可帶有特殊氣味。

正常小汗腺分泌的汗液常常是無氣味的,但在多汗的情況下,汗液被表面附生細菌分解,釋放出脂肪酸,形成臭味,這是外用抗菌藥物有效的原因,少見的臭汗症可在精神或神經系統損害時產生。全身性臭汗症往往是一種生理性變化,通常和神經有關,只有少數是病理性的,臭汗症病人常伴有多汗,有人統計100例臭汗症中86例伴有多汗症。

臭汗的診斷

1、主要見於腋窩、足部、外陰部、肛周及女性乳房下等汗液不易蒸發的部位,而以腋臭最為常見。

2、具有特殊臭味,有的發出的臭味很輕,也可很重而觸鼻難聞,多數病例伴有多汗症。

3、大多與汗液有關,因此夏季加重而冬季較輕。

臭汗的鑒別診斷

臭汗症的鑒別診斷:

1、頂泌汗腺性臭汗症:頂泌汗腺只存在於腋窩、乳暈、臍窩、肛門、外陰和外耳道等部位,除腋窩外,該腺體在其他部位的功能極弱,產生的汗液極少。頂泌汗腺分泌的汗液初始是無菌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汗液中的有機物,形成具有特殊臭味的短鏈脂肪酸和氨,導致了頂泌汗腺性臭汗症的發生。

2、小汗腺性臭汗症:常發生於掌跖和間擦區,小汗液常為無色無味,然而在多汗情況下,汗液被皮膚表面寄生細菌分解釋放脂肪酸等即產生特殊的臭味;另一些物質如大蒜、砷劑可通過小汗腺排泄造成臭味。

1、主要見於腋窩、足部、外陰部、肛周及女性乳房下等汗液不易蒸發的部位,而以腋臭最為常見。

2、具有特殊臭味,有的發出的臭味很輕,也可很重而觸鼻難聞,多數病例伴有多汗症。

ADVERTISEMENT

3、大多與汗液有關,因此夏季加重而冬季較輕。

臭汗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般處理:經常清洗局部,洗後用撲粉,保持乾燥。可每晚用1%福爾馬林溶液或飽和的明礬水洗腳5-10分鐘,可減少腳汗、殺菌、去臭;也可早晚擦0.5%新黴素、15%三氯化鋁溶液。

局部治療:以減少汗液、抑制細菌為目的。

(1)10%----20%氯化鋁水溶液或醇溶液:開始可每天一次,以後酌情3-7天一次均可。

(2)高錳酸鉀:足部可用濃度為1:4000—1:8000的高錳酸鉀液浸泡。本品的結晶和高濃度溶液有腐蝕性,即使是稀溶液有時反覆多次使用亦可引起腐蝕性燒灼。

(3)抗生素製劑如1%新黴素溶液或乳劑等可外搽局部。

必要時可考慮手術切除對腋臭的治療,亦多選外治法,可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或1%明礬溶液外洗,或外搽4-10%福爾馬林溶液於患部。此外,還可選用一些單方、驗方:1、用復方陀柏散外擦,早晚各1次,可暫時有效;2、密陀僧150克,枯礬100克,研末貯於有色玻璃瓶中,用棉球蘸粉撒佈於患處,隔日1次,一般7-14次即可治癒。

參看

  • 陰汗
  • 熱汗
  • 汗證
  • 色汗症
  • 臭汗症
  • 代償性多汗症
  • 髓性多汗症
  • 下丘腦多汗症
  • 皮層性多汗症
  • 臭汗恐懼症
  • 狐臭
  • 多汗症
  • 皮膚癥狀

臭汗646


<< 出汗減少 抽筋 >>

臭汗相關圖片

臭汗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臭汗
臭汗症
臭汗恐懼症
多汗且臭味較濃
自覺汗臭
便下惡臭
鼻膿涕有臭味
鼻臭症
出冷汗
出汗異常
出汗減少
呈泡沫樣有腥臭味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