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滯胃院證是指食物停滯胃脘所表現的證候。多由飲食不節,或脾胃素虛,運化失職所致。

食滯胃脘主證的病因

多因暴飲暴食,損傷脾胃,脾胃納化失常,中焦氣機受阻所致。食濁內阻則脘腹脹滿,納呆,大便不暢或稀溏,便下惡臭,舌苔厚膩,脈滑。胃氣不得下降則上逆故噁心、嘔吐、呃逆、噯氣吞酸。

食滯胃脘主證的癥狀

脘腹脹滿、納呆呃逆,噁心嘔吐,噯氣吞酸,大便不暢,便下惡臭,舌苔厚膩,脈滑。

食滯胃脘主證的診斷

食滯胃脘主證的鑒別診斷

本證若素因脾胃氣虛而致食滯者,往往虛實癥狀同時相見,當仔細鑒別,分清虛實之孰多孰少。

食滯胃脘主證的中醫治療

治法:消食導滯,和胃降逆。食滯胃脘證,是由於飲食不節,暴飲暴食,超過了胃之腐熟能力;或食量雖不過多,但因胃之功能素弱,而致飲食停滯難化,所表現出的證候。正如《醫經溯洄集.內傷余議》云:「蓋飢餓不飲食,與飲食太過,雖皆是失節,然必明其有兩者之分,方盡其理。節也者何?無不及無太過之中道也。夫飢餓不飲食者,胃氣空虛,此為不足,因失節也。飲食自倍,而停滯者,胃氣受傷,此不足之中兼有餘,亦失節也。以受傷言,則不足,以停滯言,則有餘矣」,《景岳全書.雜證謨.飲食門》亦指出:「凡飲食之傷脾之證,有寒傷,有熱傷,有暫病,有久病,有虛證,有實證。但熱者、暫者、實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者、虛者,人多不識。如今人以生冷瓜果致傷胃氣,而為瀉、為痢,為痛之類者。人猶以為火證。而治以寒涼者,是不識寒證也。有偶因停滯而為脹、為痛者,人皆知其實也。然脾胃強壯者,即滯亦易化,惟其不能化者,則最有中虛之證。」因此,食滯胃脘證有實證和虛實夾雜之別。

食滯胃脘主證的護理

(1)《景岳全書.雜證謨.飲食門》:「胃病於暫者多實,脾病於久者多虛,時醫於此,無論邪正久暫,鮮有不用開胃消導等劑,是不知虛證也。蓋脾胃之職,原以化食為能,今既不能化食,乃其所能者病,而尚可專意克伐,以害其能乎?且凡欲治病,必須先補胃氣,以為行葯之主。若胃氣實者,攻之則去,而疾常易愈,此為胃氣強而藥力易行也。」

(2)《金匱翼.食脹》:「飲食過節,停滯中脘,其症吞酸暖氣,惡聞食臭,得食則益甚。經云: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膜滿閉塞是也。是宜消而去之,甚則下之,所謂中滿者,瀉之於內也。」

食滯胃脘心律失常的治療,以除去宿食積滯為主。其治則是:消積化滯,積胃寧心。方用保和丸(《丹溪心法》):神曲15g,山楂20g,茯苓15g,半夏1 5g,陳皮12g,萊菔子12g,連翹10g。方中用山楂消一切飲食積滯,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消食健脾,以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下氣,消谷面之積。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茯苓健脾和中止瀉;因食積易於化熱,用連翹清熱而散結。諸葯協力,使食積得化,胃氣得和。加石菖蒲10克,酸棗仁12克,夜交藤20g,以開竅寧心,使食滯除,心悸寧。

若食滯重證,不寐輾轉、心悸、腹脹者,可用調胃承氣湯(《傷寒論》):芒硝10g,大黃1.0g,甘草6g。攻下積滯,調氣寧心。若兼見胸痛徹背,背痛徹胸,胸悶痞塞者,加用瓜萎20 g,丹參15g,元胡12g,枳實12g。以宣痹通陽,活血化瘀。

參看

  • 中醫科疾病

食滯胃脘主證7899


<< 史密斯骨折 食物中毒 >>

食滯胃脘主證相關圖片

食滯胃脘主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食滯胃脘主證
食積胃病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其破裂出血
胃脘不適
胃脘飽脹
寒滯肝脈證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
食物在胃的通過障礙
食毛後導致的胃腸道癥狀
食管蠕動差擴張及梨狀窩鋇劑滯留
胃食管反流癥狀
胃食管反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