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樣結核疹(lichenoid tuberculid)在1950年首先由Ockuly和Montgomery所描述,比較少見。
(一)發病原因
Ockuly等根據本病急劇發疹、對稱分布、病理組織區有結核樣結構,且曾發現有抗酸桿菌,但接種陰性,因而認為是一種血行播散性結核。但結核菌素試驗陰性,病理改變主要是上皮樣細胞,多數病人不伴有其他部位的結核,因而又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結節病樣反應。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結節病樣反應。
突然發病,皮疹為豌豆大小的棕紫色扁平丘疹,主要發生於四肢,呈對稱性,有時皮疹頂端有細小的脫屑。有時可排列成環狀或集簇狀。皮疹消退後留有棕色的色素沉著,不形成瘢痕。
根據患者四肢突然發生苔蘚樣皮疹及病理變化等診斷不難。它與瘰癧性苔蘚不同處在於本病主要侵犯中年人及其皮損呈棕紫色。
在真皮上部有較多的結核結節,偶有乾酪樣壞死。
(一)治療
1.治療原則 主要在積極改善機體健康狀況,增進機體抵抗力。全身治療藥物與局限性皮膚結核同。
2.中醫治則 法宜健脾益氣、除濕化痰、活血通絡。
3.局部治療 原則為對症、緩和、消炎及促進吸收,禁用劇烈刺激性藥物。
(二)預後
皮疹消退後留有棕色的色素沉著,不形成瘢痕。
預防原則:主要是發動群眾,大力宣傳結核病的防治知識,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消滅傳染源,杜絕傳染途徑。開展卡介苗預防接種,增強機體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