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虛脫即產婦產後出現的面色蒼白、全身出汗、四肢發涼、心慌、頭暈甚至暈厥等休克樣癥狀,但血壓正常。即使給預處理癥狀短時間內能很快恢復。
(一)發病原因
胎兒娩出後,子宮迅速縮小,腹內壓驟減,血液淤滯在內臟器官,回心血量隨之驟減。
(二)發病機制
胎盤排出後,由於胎盤子宮血液循環的停止、子宮縮復導致多量血液從子宮血竇湧入血循環,又由於靜脈壓下降使組織間液回入血循環,故全身循環量大增,心率變快,心排血量較產前增加10%~20%;再加上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產婦能量及氧的消耗量大大增加,產後大量出汗,可能導致有輕度的酸鹼平衡失調或輕度的電解質紊亂,但有些虛脫者並未出現電解質的變化。
產婦出現面色蒼白、周身出汗、四肢發冷,主訴頭暈、乏力、有的出現噁心嘔吐,甚者出現暈厥。產後虛脫常常見於產婦產後第1次下床活動或上廁所時。體格檢查發現:血壓偏低、脈搏細數。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體征即可確診。
根據病情選擇做血、尿、便常規,血糖、生化、電解質等檢查。
根據病情選擇做B超心電圖檢查。
可並發水電解質紊亂。
預防:臨產後注意保護產力,避免產程過長,產婦消耗過多;另外,在產程中要給予產婦充分的能量補充,對於那些長時間未進食或有嘔吐者,應予靜脈補充能量和液體。對孕期有貧血的產婦,產後要及時複查血紅蛋白,予糾正貧血治療。鼓勵產婦產後下床活動或取半卧位,不要一直平躺在床上。
卧床休息,補充液體,如短時間內能很快恢復,則無須特殊處理,但要及時地行血常規檢查和電解質檢查,除外有無產後貧血存在或其他產後併發症的存在。
孕產婦保健的主要誤區如下: 一是認為產前檢查沒用。目前,很多孕婦忽視常規產前檢查,對孕期出現的非正常癥狀不能引起足夠重視,拖延了病情。有些疾病,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通過認真的產前檢查和自我監護是完全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二是認為懷孕不能吃藥。有的孕婦發生感冒、發燒、腹瀉等疾病時,堅持認為懷孕期間不能服藥,強忍硬扛。事實上,有病就得吃藥,但吃藥前要諮詢醫生,醫生可以根據用藥的種類(性質)、胚胎髮育的狀況、藥物用量多少以及療程的長短等來綜合分析,供孕婦及家屬參考。
三是認為口味得清淡。有些孕婦在孕期不吃蔬菜只吃小米粥和雞蛋,飲食口味過於清淡,影響消化功能。其實,孕婦每天應保證足量的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鐵、銅、鋅、碘、錳、鈣、鎂等微量元素都應攝取。
四是認為剖腹產好。不少孕婦心理上過分依賴剖腹產。其實,自然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創傷小、較安全,而且產後能很快恢復健康,對體形恢復有益。自然分娩的嬰兒由於大腦受到擠壓,今後的智力發育會更好。
五是認為初乳不能喝。有的產婦認為初乳是「灰奶」,不讓嬰兒吮吸,而事實上初乳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免疫抗體,因此不應浪費。
六是認為產婦要避風。不少人以為風是「產後風」(指產褥熱)的禍首。其實,產褥熱是藏在產婦生殖器官里的致病菌在作怪,多源於消毒不嚴格的產前檢查,或產婦不注意產褥衛生等。另外,夏日裡門窗緊閉,裹頭扎腿還會引起產婦中暑,實不可取。
七是認為越晚下床越好。許多人認為產婦體質虛弱,需靜養,就讓其長期卧床。一般情況下,產後24小時就可在床上靠著坐起來,第3天便可下床行走。
八是認為產婦應忌口。其實,產後需要充足而豐富的營養,主副食都應多樣化,僅吃一兩樣食物不僅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也不利於乳腺分泌乳汁。
九是認為湯比肉有營養。產褥期應該常喝些雞湯、排骨湯、魚湯和豬蹄湯,以利於泌乳,但同時也要吃些肉,肉比湯的營養要豐富得多。
十是認為雞蛋吃得越多越好。其實,產婦每天吃兩三個雞蛋足矣。
食療:
參歸炖雞
材料:母雞一隻,人蔘25克,當歸25克,鹽、姜、料酒適量。
做法:將母雞清洗乾淨,上列材料一併置於砂鍋內用小火慢炖,至母雞熟爛即可盛入大碗內,分次佐餐,吃肉喝湯。
功效:人蔘有安神定悸,大補元氣之功,再加上當歸,母雞的補血效用將更明顯。
紅棗養血茶
材料:紅棗10枚、茶葉5克。
做法:將紅棗洗凈加水適量,煎煮至紅棗熟爛,再將茶葉用沸水沖泡五分鐘,取茶汁和入棗湯內攪勻,即可飲食之。每日劑不拘時溫服。
功效:紅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增強肌力及免疫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