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化膿菌引起骨組織的炎症。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乙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爾為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感染途徑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傷性。血源性者病菌自遠處病灶經血行感染於骨,好發於長管狀骨的干骺端,形成膿腫,經骨皮質擴散形成骨膜下膿腫,又經哈弗氏管進入髓腔,阻斷血運,形成死骨。該病好發於童年,男性較多。病變發展快,破壞性大。早期表現為高燒、骨痛及壓痛;晚期為患區炎性反應、腫脹及膿腫形成。核素檢查在發病24小時即可見到病區藥物濃聚。X射線片在發病10日以後才能見到病灶,4周才能確定死骨。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血培養、局部穿刺取膿培養有助於確診。早期治療包括休息、制動、輸血、輸液、增加營養及大劑量有效的抗生素,一般可以控制感染。晚期應切開引流、鑽孔減壓及行死骨清除術。

化膿性骨髓炎是指因各種感染因素造成的骨髓炎症。以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骨髓炎以骨質吸收、破壞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為主。  

病因

(一)血源性:化膿性細菌通過循環在局部骨質發生病變,即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為扁桃腺炎、中耳炎、癤、癰等。

(二)外傷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傷或其它外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傷口污染,未經及時徹底清創而發生感染,即為外傷性骨髓炎。骨與關節手主時,無菌操作不嚴,也可引起化膿性感染。

(三)骨骼附近軟組織感染擴散引起,如膿性指頭炎,若不及時治療,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癥狀

外傷後引起的急性骨髓炎,除非有嚴重併發症或大量軟組織損傷及感染等,一般全身癥狀較輕,感染多較局限而少發生敗血症,但應注意並發厭氣菌感染的危險。

局部癥狀: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劇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護性痙攣,肢體不敢活動。患部腫脹及壓痛明顯。如病灶接近關節,則關節亦可腫脹,但壓痛不顯著。當膿腫穿破骨質、骨膜至皮下時,即有波動,穿破皮膚後,形成竇道,經久不愈。

在外傷性骨髓炎,有開放骨折及軟組織損傷等,根據局部損傷程度,感染範圍而有不同表現。  

檢查

X線檢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無明顯變化,發病後3周左右可有骨質脫鈣、破壞,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軟組織腫脹陰影等。

化驗檢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養陽性率較高,局部膿液培養有化膿性細菌,應作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以便及時選用有效藥物。血化驗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貧血。

應儘早診斷血源性骨髓炎,以便及時治療。早期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血培養。必要時,局部穿刺抽取膿液作細菌培養。外傷所引起骨髓炎,根據外傷病史及局部癥狀即可診斷。

ADVERTISEMENT

化膿性骨髓炎診斷依據有

(1)有急性骨髓炎病史或開放性骨折史。

(2)病程長,局部可反覆急性發作和潰破流膿,可有1個或數個竇道或瘢痕存在。注意有無病理性骨折。

(3)X線攝片顯示骨質破壞及骨質增生並存,有病灶和死骨形成。  

治療

(一)急性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

1.全身支持療法:包括充分休息與良好護理,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少量多次輸血,預防發生褥瘡及口腔感染等,給予易消化的富於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飲食,使用鎮痛劑,使患者得到較好的休息。

2.藥物治療:及時採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藥物,開始可選用廣譜抗菌素,常二種以上聯合應用,以後再依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及治療效果進行調整。如經治療後體溫不退,或已形成膿腫,則藥物應用需與手術治療配合進行。

3.局部治療:用適當夾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動,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減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膿腫不明顯,癥狀嚴重,藥物在24~48小時內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顯壓痛,應及早切開引流,以免膿液自行擴散,造成廣泛骨質破壞。

(二)火器傷化膿性骨髓炎的防治。

火器傷使軟組織和骨質受到損傷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傷後,要及時進行清創預防感染,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使開放性骨折變為閉合性骨折。傷口換藥,保持引流,增強機體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葯預防感染。對炸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必須徹底清創,不縫合傷口,以利引流。

對非火器傷骨折,如能及時進行清創,應縫合傷口,放置引流條48小時,爭取傷口一期癒合,使骨折轉為閉合性。若感染已發生,應儘早擴大傷口,以利引流,並加強全身支持療法及抗感染治療。

化膿性骨髓炎應該如何預防?

化膿性骨髓炎的預防主要是重視個人衛生勤洗澡防止皮膚瘡癤的發生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應該怎麼治療?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延續,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多發於四肢長骨骨幹,病程遷延,反覆發作,難以控制,是醫學界公認的一種頑症。被稱為「第二癌症」目前對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一般採用手術、抗生素的綜合療法,即改善全身情況,控制感染與手術處理。但是副作用大,殺菌抗炎效果不明顯,而且容易產生抗藥性,對人體傷害較大,徹底清創難,並且容易複發,給病人和整個家庭帶來沉重負擔。那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到底該怎樣治療呢?

缺血乃萬病之源,慢性化膿性骨髓炎也不例外。炎症損害周圍正常的血管,以及形成一些瘢痕組織,影響血液的供應,以及化膿形成的壞死物質還可以堵塞血管。缺血,則骨髓骨質不受滋養,則血運不存,體液不生,炎症外邪進入,日久侵蝕骨組織和軟組織,引起局部的化膿感染和病變。人體是一個生態平衡的系統,有抗禦疾病駕馭健康的巨大潛能。任何一種疾病的產生都是人體這個巨大生態系統的內環境遭到破壞而失去平衡,骨髓炎是人體遭受金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等致病因子破壞而失去原有的生態平衡在局部的反應。

所以要想治癒骨髓炎,首先要解決的是缺血問題,那麼為什麼手術和抗生素治療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由於病患部局部血運差血液無法到達患部,所以靜脈注射和肌注的抗生素無法到達或很少到達病患部起不到殺菌的作用。其次由於細菌長期處在低濃度的抗生素中會產生耐藥性,是殺菌無效。最後抗生素在殺死了敏感細菌的同時,也同樣破壞了機體的正常功能,使血運更差。

手術治療化膿性骨髓炎的主要是清除死骨,去除壞死組織。任何手術治療都不是主要的治療辦法 只是輔助的治療,骨髓炎的手術目的主要是清除大的死骨或是大的炎性病灶 ,其他的還是需要藥物去消除小的炎症病灶,所以單純的手術炎症消除不徹底,在患者體質虛弱的時候必然會複發。即使是清除徹底了,留下那麼一個大的創面,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無菌,接觸空氣中的細菌還是會感染,手術後局部的損傷也很大,免疫都是很差。

那麼治療慢性化膿性骨髓炎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既能穿透軟組織和骨組織到達患部達到消炎殺菌的作用,又可以不損傷患部呢?

首先解決的是如何將藥物送到患部的問題。通過超聲空化作用萃取藥物,不但保證了藥物的成分不被破壞,還最大限度的將藥物碎化,採用透皮給葯的方式直接作用於患部,藥物分子能迅速穿透軟組織和骨組織到達患部,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

其次,解決的是如何不破壞患部又能徹底殺菌的問題。採用將藥物直接作用於患部,一恆定的藥物持續作用於骨骼肌,使細菌持續不斷的排除體外,改善病患部位的酸性環境。

最後,就是解決缺血的問題了。在藥物的作用下,病患區的病理性體液不斷引出,不斷更新為生理性體液軟組織水腫消退,血管與淋巴管網路暢通,有了血液的供應,自然就治癒了病。

化膿性骨髓炎治癒標準有:

癥狀消失,傷口癒合,功能恢復,X線攝片顯示骨密度均勻,無死骨  

預防

外傷後化膿性骨髓炎尤其要注意對感染的預防:

(一)外傷後早期應用抗生素

全身應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預防感染的擴散及敗血症而早期局部用藥,在防止傷口感染上有肯定的作用。有資料表明二次世界大戰中襲擊珍珠港的日本士兵傷後感染率很低原因就是及時地進行了清創術和局部應用了磺胺劑,越南戰爭中有統計資料顯示總的外傷感染率為40%,而傷後及時局部噴洒100mg土霉素的傷員中,感染率僅為17%。實驗研究也表明在挫滅污染的創口內傷後5分鐘以上內應用了土霉素的比4小時以至4小時以後才應用的預防感染的效果明顯得多。因此火器傷清創前應儘可能早地局部應用抗生素。有人提倡用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妥布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

(二)清創術的注意點

應爭取早期的徹底清創。如果早期應用了抗生素24~48小時無明顯的感染徵象也應進行清創。已感染的傷口則只宜引流用簡單的方法清除明顯的異物及壞死組織。手術時應考慮到火器傷的特點不能只看到原發傷道,應擴大切口充分切除原發傷道及周圍的組織挫滅區。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取出異物骨折,應儘可能複位大的骨片不宜取出。骨折不宜作一期內固定,徹底止血修復大的血管損傷肌腱神經損傷可行二期修復。因為在野戰條件下很難作到徹底清創傷口一般不作一期縫合,可酌情進行延期一期縫合或二期縫合。延期一期縫合是在傷後4~7天傷口無感染表現、局部未見肉芽組織增生前進行縫合。癒合無瘢痕具有一期縫合的優點也比較安全。

還有主要是重視個人衛生勤洗澡防止皮膚瘡癤的發生。

參看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化膿性骨髓炎
  • 《骨科學》- 化膿性骨髓炎
化膿性骨髓炎13047


<< 化膿性關節炎 化膿性耳廓軟骨膜炎 >>

化膿性骨髓炎相關圖片

化膿性骨髓炎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化膿性骨髓炎
脊椎化膿性骨髓炎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
掌側化膿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深間隙感染
創傷性骨髓炎
化膿性腮腺炎
回歸熱型結節性非化膿性脂膜炎
化膿性指頭炎
化膿性眼內炎
化膿性食管炎
化膿性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