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臨床以早期鉤端螺旋體敗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損害和功能障礙,以及後期的各種變態反應後發症為特點。重症患者可發生肝腎功能衰竭,常危及患者生命。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菌體纖細,長短不一,一般為6~20um,寬0.1~0.2um,具有細密而規則的螺旋,菌體一端或兩端彎曲呈鉤狀,常為「c」、「s」等形狀。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鉤體象一串發亮的微細珠粒,運動活潑,可曲屈,前後移動或圍繞長軸作快速旋轉(見圖16~2)。電鏡下鉤體為圓柱狀結構,最外層是鞘膜,由脂多糖和蛋白質組成,其內為胞壁,再內為漿膜,在胞壁與漿膜之間有一根由兩條軸絲扭成的中軸,位於菌體一側。鉤體是以整個圓柱形菌體纏繞中軸而成,鉤體的胞壁成份與革蘭氏陰性桿菌相似。

鉤體革蘭染色為陰性,不易被鹼性染料著色,常用鍍銀染色法,把菌法染成褐色,但因銀粒堆積,其螺旋不能顯示出來。鉤體是唯一可用人工培養基培養的螺旋體,最適濕度8~30℃,ph7.2~7.5,常用柯索夫(korthoff )氏液培養基培養,生長緩慢,接種後3~4天開始繁殖,1~2周後,液體培養基呈半透明去霧狀混濁生長。

鉤體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其他致病螺旋體為強,在水或濕土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這對本菌的傳播有重要意義,該螺旋體對乾燥、熱、日光直射的抵抗力均較弱,56℃10分鐘即可殺死,60℃只需10秒,對常用消毒劑如0.5%來蘇、 0.1%石炭酸、1%漂白粉等敏感,10~30分鐘可殺死,對青黴素、金黴素等抗生素敏感。

鉤端螺旋體的自然宿主主要是鼠類動物,、也是某些群的主要宿主。鉤體由病畜和帶菌者的尿中排出體外,通過粘膜或受傷的上皮表面侵入畜體,鼻腔、咽喉、口腔和食道的粘膜以及眼結膜常是感染的門戶。

鉤體病的腎臟病變主要是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部分腎小管基底膜破裂,腎小管管腔擴大、管腔內可充滿血細胞或透明管型,可使管腔阻塞。對許多鉤體病的患者腎活檢,均發現有腎間質性腎炎,因而可以認為間質性腎小球腎炎是鉤體病的基本病變。電鏡下小球內皮細胞無改變,可見免疫複合物和補體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上。腎間質呈現水腫,有大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少數嗜酸性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個別病例有小出血灶。多數腎組織內可找到鉤體。腎小球病變一般不嚴重,有時可見囊內出血,上皮細胞濁腫。

(二)發病機制

近年對鉤體病的發病機制提出新的觀點,認為鉤體進入人體後,被巨噬細胞吞噬而溶解,釋放出一種糖蛋白組分,即鉤體毒素,具有抑制Na -K -ATP酶的作用。這種細胞水平的作用與鉤體病臨床上的電解質失衡、心律不齊及腹瀉等有密切關係。進而提出Na -K -ATP酶是該毒素的特異性作用靶位,因為鉤體糖蛋白組分對各Na -K -ATP酶異構體具有同樣的親和力及抑制作用。

近來還發現細胞膜脂質過氧化作用對鉤體病血管病變的發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另有證據表明,腎小管上皮細胞外膜的某些組分可能直接參与了誘導和維持鉤體性間質性腎炎的免疫機制。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癥狀

【癥狀】

ADVERTISEMENT

鉤體病的潛伏期為1~2周,最長可達4周。

早期癥狀表現如下:

「三癥狀」: 發熱、肌痛、全身乏力。

「三體征」: 眼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淋巴結腫大觸痛。

患者常於病程3~10天:出現器官損害癥狀,按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

流感傷寒型

黃疸出血型

腎功能衰竭型

肺出血型(普通肺出血型和肺瀰漫性出血型,後者病情兇險,病死率高)。

腦膜腦炎型等。

近年來有人將鉤體病的表現,分為兩相病程,

1.「鉤體血症」相 高熱、結膜充血、肌痛和頭痛,然後可出現肝炎、腎炎及出血。

2.「免疫」相 初期發熱等癥狀逐漸消失,中樞與外周神經系統的癥狀出現。

在「三癥狀」、「三體征」出現的第3天後,患者可發生嚴重的黃疸、腎衰。鉤體病相關腎病可伴隨流感傷寒型、黃疸出血型鉤體病發生,若單獨出現,即為腎功能衰竭型。臨床表現主要以少尿、蛋白尿、尿中有少量白細胞、紅細胞、管型等。少數嚴重患者病情呈進行性加重,出現無尿、酸中毒、腎功能衰竭、尿毒症。鉤體病相關腎病一般預後較好,多數病人通過少尿期、多尿期而恢復。

【診斷】

1.如在流行區,流行季節有疫水接觸史等流行病學資料。

2.患者臨床表現為早期出現「三癥狀」「三體征」(發熱、肌痛、全身乏力以及眼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淋巴結腫大觸痛)的較突出癥狀。

早期診斷

⑴鉤端螺旋體DNA探針技術:早已應用於臨床,schoone等1984年證實,用黃疸出血群哥本哈根型Wijnberg株DNA製備探針,可在硝酸纖維素濾膜上檢出2pg的同源DNA。且致病性鉤體不同血清群PatocⅠ株呈交義雜交現象。作者認為DNA探針雜交技術是一種敏感性高的早期診斷方法。

⑵DNA基因擴增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CR)的DNA擴增技術目前已引入鉤體病的診斷領域。因PCR只要有引物便可進行試驗,且方法簡便,並適用於大數量標本的流行病學調查。VanEys等1989年用PCR擴增技術對哈焦型鉤體感染的牛尿作了檢測研究,提出PCR DNA擴增技術完全可作鉤體病診斷的一個型方法。

3.中期出現多器官損害,主要是黃疸、出血和ARF等。實驗室檢查見白細胞增高、尿異常及腎功能損害。特異性診斷試驗陽性既可確診本病。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診斷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檢查化驗

1.常規檢查

(1)血常規:血白細胞輕至中度增高,多為(10~20)×109/L,黃疸出血型可高達60×109/L,中性粒細胞可佔80%~95%。血沉增快。腎損害時血中的BUN升高,Scr升高。

(2)尿常規:早期尿中可有少量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

(3)血生化:出現腎衰時,患者血鉀、血鈉均低於正常,部分患者血清鉀、鈉水平低於單純急性腎小管壞死的患者,其原因可能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強鉀的排出有關。

2.病原學檢查 發病一周內取血液,第二周以後取尿,有腦膜炎型癥狀者取腦脊液進行檢查。

(1).顯微鏡檢查直接鏡檢:取抗凝血1000轉/分、離心10分鐘,除去血細胞;血漿再以10000轉/分,離心40分鐘,棄上清取沉澱物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染色鏡檢:塗片後用Fontana鍍銀染色鏡檢。另外,還可用免疫熒光法或免疫酶染色法檢查。

(2).分離培養與鑒定將血液數滴接種於柯氏(Korthoff)培養基(4.5~5ml),每份標本接種2~3管,於30℃培養5天,每隔3~5天,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查一次。如有鉤體生長,再傳代培養,用生長良好的菌液作鑒定,陰性者至少培養30~40天,仍未查到才能報告。尿液標本一般需濃縮(離心)後培養,培養時需加抑菌劑如5-氟尿嘧啶等;也可將標本接種於豚鼠腹腔進行分離。

3.血清學試驗 一般在病初及發病2~3周各采血一次進行下列試驗。

(1).顯微鏡凝集試驗 是目前常用的方法,用標準株或當地常見菌侏作抗原,分別與病人不同稀釋度的血清混合,在37℃作用2小時,然後滴片作暗視野顯微檢查。若待檢血清中有某型抗體存在,則在同型抗原孔中可見鉤體凝集成團,形如小蜘蛛,一般病人凝集效價在1:400以上或晚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效價高4倍以上有診斷意義。

(2).間接凝集試驗將鉤體屬特異性抗原吸附於載體上成為具有鉤體屬特異性的顆粒抗原,常用的載體有綿羊紅細胞、活性炭、乳膠顆粒等,這些抗原致敏的顆粒在玻片上與病人血清中相應的抗體作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此法敏感性差,但快速簡便,尤其是炭凝集及乳膠凝集試驗,適於基層醫療單位作鉤體病的輔助診斷。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本方法特異性高且較顯凝試驗的陽性出現早和更敏感,有條件的地區值得推廣。

(4).單克隆抗體(McAb):以雜交瘤技術生產鉤體群特異或型特異的McAb,在特異性、敏感性等方面都大大優於現用的常規免疫診斷血清製品,而且生產批量大、易於標準化,是很有價值和前途的特異性診斷方法。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鑒別診斷

需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嚴重的一型病毒性肝炎,較少見。

病理變化

(1).肉眼觀: 肝體積縮小,表面包膜皺縮不平,質地軟硬程度不一,部分區域呈大小不一的結節狀。切面見壞死區呈紅褐色或土黃色,再生的結節因膽汁淤積而呈現黃綠色。

(2).鏡下觀: 本型肝炎的特點為既有肝細胞的大片壞死,又有結節狀肝細胞再生。壞死區網狀纖維支架塌陷和膠原化(無細胞硬化),因而使殘存的肝細胞再生時不能沿原有支架排列,而呈結節狀,肝細胞排列形成不規則的團塊狀。肝小葉內可見明顯的炎細胞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單核細胞,肝小葉周邊部有小膽管增生,較陳舊的病變區有明顯的結締組織增生。

根據發病緩急及病變程度的不同,又分為急性重型和亞急性重型兩種。重型肝炎可有深度黃疸、出血傾向、腎功能損害(肝腎綜合征),易與鉤體病混淆。除流行病學的特點外,主要的鑒別要點是:

(1)起病形式不同。重肝的感染中毒癥狀輕而消化系統癥狀顯著,罕有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無腓腸肌壓痛。

(2)重肝的病程進展相對較緩慢。

(3)與鉤體患者相比,重肝患者ARF出現較晚,罕見在1周內發生。腎功衰竭往往是重肝患者的臨終階段。

(4)重肝的肝功能損害程度與黃疸程度成正比,也較鉤體為重。

(5)肝炎病毒標記物檢查和鉤體病的特異性診斷試驗,對兩者的鑒別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2.急性腎小球腎炎 是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是常見的腎臟病。急性腎炎是由感染後變態反應引起的兩側腎臟瀰漫性腎小球損害為主的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兒童為多見,多數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改變主要為瀰漫性毛細血管內皮增生及系膜增殖性改變,程度輕重不等,輕者可見腎小球血管內皮細胞有輕中度增生,系膜細胞也增多,重者增生更明顯,且有炎症細胞浸潤等滲出性改變。增殖的細胞及滲出物可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腔狹窄,引起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一般在4~6周內逐漸恢復,少數呈進行性病變,演變成慢性腎小球腎炎。

臨床上有水腫、血尿、蛋白尿,尿中有紅、白細胞和管型。常可發生腎功能損害,嚴重者出現氮質血症。但無明顯發熱,也無鉤體病的早期感染中毒癥狀以及相應的其他臨床特徵,如出血、黃疸等。

3.流行性出血熱 有畏寒、發熱、出血與腎損害,其中約20%的患者有腓腸肌痛和壓痛,酷似鉤體病。但流行性出血熱常有較突出的頭、眼眶及腰疼痛,顏面、頸,胸部充血,眼結膜和口腔黏膜充血、水腫,皮膚黏膜瘀點,胸、腋下瘀點呈搔抓樣。退熱後癥狀加重。黃疸少見,尿中常有膜狀物,血清學檢查可測得相應的特異性抗體。

4.急性腎盂腎炎、敗血症、急性溶血性貧血等,均可表現為發熱和腎損害,應與鉤體病性腎衰相鑒別。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併發症

根據臨床分型不同其併發症主要為高熱,腦膜腦炎,黃疸,出血,酸中毒及腎功能衰竭。本病臨床表現可分為流感傷寒型,肺出血型,黃疸出血型,腎功能衰竭型及腦膜腦炎型等,其中肺出血型又可分為普通肺出血型和肺瀰漫性出血型,後者病情兇險,病死率高。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

開展群眾性綜合性預防措施,滅鼠和預防接種是控制鉤體病暴發流行,減少發病的關鍵。

1.疫情監測 由於新疫區不斷擴大,因此南方應作好鼠密度、鼠帶病毒率和易感人群的監測工作,北方應作好豬糞尿管理,以防雨季或洪水季節,由豬糞尿外溢而引起傳播流行。我國多數地區的發病與流行多發生在多雨溫暖的夏秋季節。人類對鉤體普遍易感。

2、消滅和管理傳染源,開展滅鼠保糧滅鼠防病群眾運動。結合「兩管(水、糞)、五改(水井、廁所、畜圈、爐灶、環境)」工作,尤應提倡圈豬積肥、尿糞管理,從而達到防止污染水源、稻田、池塘、河流的目的。

3、切斷傳播途徑,結合工農業生產改造疫源地,防洪排澇。保護水源和食物,防止鼠和病畜尿污染。在流行地區和流行季節避免在疫水中游泳、嬉水、涉水。收割水稻前放乾田水,或放農藥處理,加強個人防護、皮膚塗布防護葯。

4.作好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防止鼠類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動物實驗時要防止被大、小白鼠咬傷。我國多數農村有養豬習慣,應避免人畜密切接觸,講究個人衛生防止感染。

5、增強個人免疫力,疫區居民、部隊及參加收割、防洪、排澇可能與疫水接觸的人員,儘可能提前1個月接種與本地區流行菌型相同的鉤體多價菌苗。有心、腎疾患、結核病及發熱患者不予注射。

6、藥物預防 對高危易感者如孕婦、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或實驗室工作人員意外接觸鉤體、疑似感染本病但無明顯癥狀時,可注射青黴素每日~120萬U,連續2~3日。此外,還可因地制宜選用土茯苓30g,魚腥草15~30g,穿心蓮、金銀花等煮水服,或服中藥成方「普濟消毒飲」加減。

(二)預後

鉤體病相關腎病一般預後較好,多數病人可順利通過少尿期、多尿期而緩慢恢復。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中醫治療

藥方:水牛角、生石膏、土茯苓、生地黃、知母、黃芪、梔子、牡丹皮、薏仁各30g,黃連6g,赤芍各10g

濕熱並重,加白蔻仁;

濕重於熱,加茵陳、金錢草;

高熱煩躁,加青蒿、花粉;

熱入心包,肝風內動,加安宮牛黃丸、紫雪丹;

熱入營血,加大黃、藕節、血餘炭;

噁心嘔吐,加藿香、白蔻。

方法:每日劑,水煎,分2次服,病危重者每日-3劑。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的西醫治療

(一)抗菌治療

一般鉤體病相關的腎病多發生在病程的第4天,所以一旦懷疑鉤體病,為了消滅和抑制體內的病原體,強調早期應用有效的抗生素。越早應用效果越好,該葯對鉤體有迅速殺滅作用。如治療過晚,臟器功能受到損害,治療作用就會減低。青黴素應早期使用,有提前退熱,縮短病期,防止和減輕黃疸和出血的功效,首次劑量為40萬u,以後治療劑量每日~160萬u,分~4次肌肉注射,避免發生赫氏反應,兒童劑量酌減或與成人基本相同。療程7天,或體溫正常後2~4日。重症病例劑量加大至每日160萬~240萬u,分4次肌注,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其他抗生素如四環素、慶大黴素、鏈黴素、紅霉素、氯黴素、多西環素(強力黴素)、氨苄西林等亦有一定療效。避免使用損肝藥物。

近年來國內合成的咪唑酸酯及甲唑醇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的效果,兩種藥物均可口服,副作用不大。咪唑酸酯的劑量成人首次1g,以後每日4次,每次g,待體溫恢復正常後2~4天停葯。重症患者可增至每日g,分3次口服,待病情好轉後改為每日g,平均療程5~7天。約8.1%的病例出現赫氏反應,較青黴素的赫氏反應輕,不需要特殊處理。本品口服後迅速被消化道吸收分布全身,並通過血腦屏障,可作預防用藥,主要的副反應為消化道癥狀、皮疹等。

甲唑醇的劑量成人首次口服劑量1g,以後每日~4次,每次g,療程5~7天或熱退後3天停葯。本品治癒率達94.31%,無赫氏反應。僅部分病人有頭暈、腹痛、腸鳴、偶有皮疹、口乾等反應。

缺血後再灌注損傷的主要原因與鈣離子內流而導致的細胞內鈣超負荷有關,因此採用動脈注射鈣通道阻斷葯維拉帕米同時加靜滴強效利尿葯,治療鉤體病相關性急性腎功能衰竭,具有改善腎小球濾過率(GFR)、降低血清肌酐、增加尿量等療效。

(二)透析治療

一般可採用腹膜透析。但當有嚴重的氮質血症或(和)腸麻痹時,則考慮血液透析。若能配合應用靜脈高營養補充,給予高熱量、維生素B和C以及容易消化的飲食;並保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則效果更好。若患者有出血傾向者,可應用小劑量肝素或無肝素透析。對伴有肝腎功能不良的重症鉤體病患者,通過上述治療方案也可明顯降低病死率。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吃什麼好?

鉤端螺旋體病的食療方(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藥物:鮮茅根250克。

用法:水煎,每日服3次,每日l劑。

藥物:千里光全草50克。

用法:水煎,每日l劑,分兩次服用。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最好吃什麼

飲食宜清淡,腎功能受到損害時,應該注意飲食,需要攝入適量的糖份蛋白質和無機鹽,但切記不可以過量。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不要吃什麼

當腎受損害時,很多食物都不可以攝取過量,水也不可過攝取過多

豆類(紅豆、綠豆、毛豆、蠶豆、毛豆、碗豆仁)

豆類製品(豆腐、豆乾、豆漿),麵筋製品(麵筋、面腸、烤麩),核果類(瓜子、花生、核桃、腰果、粟子)等。

加工罐頭、腌熏製品、醬萊、泡菜、鹹菜及速食品。

高鉀水果(香蕉、番茄、棗子、橘子、柳丁、芒果、柿子、香瓜、葡萄柚、楊桃)

高鋁飲食(茶葉、乳酪、泡茶、發糕以鋁製容器煮食)

高嘌呤飲食(肉汁、扁豆、濃肉湯、瘦肉、鴨肉、腦類、蘑菇、內臟、沙丁魚、鰻魚類、蘆筍)

參看

  • 傳染科疾病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2667


<< 鉤端螺旋體病神經系統表現 鉤端螺旋體病 >>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相關圖片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

鉤端螺旋體病的腎損害
鉤端螺旋體病神經系統表現
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肺炎
實體腫瘤的腎損害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腎損害
淋巴瘤引起的腎損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腎損害
白血病腎損害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腎損害
原發性單克隆球蛋白病腎損害
敗血症腎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