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每日排糞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什麼是功能性腹瀉

慢性腹瀉屬於功能性腹瀉,指的是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包括結腸過敏、情緒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癥狀表現有腹痛脹氣,排氣排便後疼痛或消失,稀 便與硬便交替出現。中醫將伴有腹部覺冷,四肢不熱,不耐寒冷刺激以及天亮時即腹痛而瀉的稱作脾腎虛寒腹瀉;將伴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脹並有下垂感,四肢沉重無力的稱作脾胃氣虛腹瀉;將精神郁怒即痛瀉,瀉後疼痛減輕的稱作肝旺克脾腹瀉。慢性腹瀉病程遷延,反覆發作,可達數月、數年不愈。

  

疾病分類

慢性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的癥狀,是由於胃腸道的分泌、消化(消化食品)吸收及運動(運動食品)功能障礙,導致糞便稀薄,次數增加,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腹瀉。臨床上按解剖部位結合病因分:

A、胃源性腹瀉,包括胃部疾病和腸內容物或膽汁返流入胃造成的腹瀉;

B、腸源性腹瀉,包括腸道的各種炎症如菌痢、克隆病、不全腸梗阻、腫瘤、消化不良、菌群失調、對魚、蝦過敏,食物中毒及某些腹瀉藥、降壓藥引起的腹瀉;

C、內分泌失常性腹瀉,如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引起的腹瀉;

D、功能性腹瀉,如情緒性腹瀉、腸道易激惹綜合症。以上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中,最常見的為各種腸道感染、結腸和直腸癌,葡萄(葡萄食品)球菌腸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及腸道易激惹綜合症。  

病因病理

國內一組433例慢性腹瀉病因分析中,腸道感染性疾病佔36.7%,腸道腫瘤29.6%,原因未明20.6%,小腸吸收不良6.4%,非感染性炎症3.3%,其他少見。

1.腸道感染性疾病;

2.腫瘤;

ADVERTISEMENT

3.小腸吸收不良;

4.非感染性炎症;

5.功能性腹瀉;

6.葯源性腹瀉。

根據病理生理學分為四類:

1.腸腔內滲透壓增加超過血漿滲透壓所引起的高滲性腹瀉;

2.吸收功能障礙引起的吸收障礙性腹瀉;

3.腸分泌增多引起的分泌性腹瀉;

4.腸功能失調,蠕動亢進引起的運動性腹瀉。  

誘發慢性腹瀉的原因

引起慢性腹瀉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很複雜,不一定由腸道炎症引起。其他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現不典型,有時可只表現為慢性腹瀉。

1、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腹瀉與其導致的胃腸道植物神經病變有關。腹瀉呈頑固性、間歇性,發作時間可為幾天至幾周;間歇期可為數周至數月,腹瀉晝夜均可發生,約5%的腹瀉病人同時有脂肪瀉。

2、甲亢: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由於腸道蠕動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大便頻繁甚至腹瀉,大便一般呈糊狀,含較多未消化食物。

3、肝癌:以腹瀉為首發癥狀的肝癌並不少見。肝癌患者的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腸黏膜在有害化學物質的刺激下產生腸毒素,促使肥大細胞增殖,釋放組織胺,使腸黏膜變性水腫,通透性增加,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腸腔引些腹瀉。

4、大腸癌:大腸癌多數發生在中年以後,位於左側結腸者常為環狀生長,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當腫瘤有糜爛、潰瘍、壞死時,可表現為腹瀉、血便和里急後重,尤其是腫瘤位於直腸者,主要表現為血便、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暢和里急後重。

5、克隆病:又稱節段性腸炎,發病年齡主要在20—40歲,起病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逐漸加重,大便稀或水樣,常無膿血。病變腸段的炎症、蠕動增加及繼發腸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瀉的主要原因。多為間歇性發作,病程後期呈持續性。

6、潰瘍性結腸炎:女性多於男性,起病可急可緩,癥狀輕重不等,腹瀉系在炎症刺激下,腸蠕動增加及腸腔內水、鈉吸收障礙所致。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數頻繁,糞便多為糊狀,混有黏液、膿血。

本病可有結節性紅斑、虹膜睫狀體炎、關節炎等腸道外表現。引起慢性腹瀉的原因還有很多,如腸結核、腸道真菌感染、慢性細菌性痢疾、藥物等。出現腹瀉時,如果原發疾病的表現較為典型,則比較容易診斷;如果原發疾病的表現不典型,就比較容易誤診,有時誤診會長達數月或數年。

因此,出現慢性腹瀉不可掉以輕心,應當進行認真的檢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正確的治療慢性腹瀉。反之,僅對慢性腹瀉給以對症治療,效果往往較差,甚至還會延誤病情,失去治療的時機。  

臨床表現

慢性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癥狀。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稀,甚至帶粘凍、膿血,持續兩個月以上。小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多位於臍周,並於餐後或便前加劇,無里急後重,大便量多,色淺,次數可多可少;結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位於腹部兩側或下腹,常於便後緩解或減輕,排便次數多且急,糞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腸病變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後重。

1.腹瀉:病變位於直腸或乙狀結腸患者多有便意頻繁和里急後重。

2.腹瀉伴隨癥狀:因病因不同而伴有腹痛、發熱、消瘦、腹部腫塊或消化性潰瘍等。  

實驗檢查

1.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

2.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

4.超聲。

5.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  

診斷依據

慢性腹瀉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體征、直腸指檢、糞便檢查,如有困難,再進一步作乙狀結腸鏡、X線檢查,仍不能解決時,再考慮作纖維結腸鏡或小腸鏡檢查,必要時作各種功能試驗,如小腸吸收功能試驗(葡萄糖耐糖試驗、右旋木糖實驗、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實驗)和胰腺功能實驗。

1.臨床出現腹瀉;

2.糞檢異常;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  

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針對不同類型腹瀉採取相應治療

2.對症治療:盡量避免選擇成癮性藥物;且應在明確病因後應用。止瀉葯:活性炭、氫氧化鋁凝膠、可待因等。

3.解痙止痛藥:阿托品、山莨菪碱。  

食療原則

①低脂少渣飲食:每天脂肪40g左右,過多不易消化並加重胃腸道負擔,刺激胃腸蠕動加重腹瀉。故植物油也應限制,並注意烹調方法,以蒸、煮、氽、燴、燒等為主,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可用食物有瘦肉、雞、蝦、魚、豆製品等。注意少渣,粗纖維多的食物能刺激腸蠕動,使腹瀉加重,當腹瀉次數多時最好暫時不吃或盡量少吃蔬菜和水果,可給予鮮果汁、番茄汁以補充維生素:少渣飲食可減少腸蠕動、減輕腹瀉,故宜進食細挂面、粥、爛飯等。

②高蛋白高熱能:慢性腹瀉病程長,常反覆發作,影響食物消化吸收,並造成體內貯存的熱能消耗。為改善營養狀況,應給予高蛋白高熱能飲食,並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增加過快,營養素不能完全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可供給蛋白質100g/d左右,熱能2500~300千卡。

③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含粗纖維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堅硬不易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以及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食物。  

慢性腹瀉一日三餐參考:

慢性腹瀉早餐:細挂面、雞蛋,如:細挂面、半個煮雞蛋、鮮桔汁一杯;午餐:大米、豆腐、瘦肉末、番茄,如:爛米飯、肉末豆腐、濃番茄汁一杯;點心:大米粥;晚餐:大米、蝦,如:爛米飯、煮蝦。  

中醫診治

慢性腹瀉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若腹瀉嚴重、體質虛弱的非感染性腹瀉,常用止瀉劑對症治療,以減少腹瀉次數。中醫認為本病與脾虛的關係最為密切,脾虛失運,水谷不化精微,混濁內生,谷反為滯,水反為濕,混雜而下,並走大腸,而為泄瀉。若平時脾胃素弱,復因情志失調,以致肝氣鬱結,橫逆乘脾,運化失司,也可形成泄瀉,若久病之後,損傷腎陽,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脾失溫煦,運化失常,也可導致泄瀉。但肝腎所致的泄瀉,也多在脾虛的基礎上產生的,故云「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  

自療注意事項

(1)尋找引起腹瀉的原因,儘力避免之。

(2)情緒安定,有利於腸胃功能的調整。

(3)飲食宜易消化、少渣宰,並忌食生冷食物。

(4)忌吃生大蒜。大蒜的辛辣會刺激腸壁,加劇腹瀉。

(5)紅棗、淮山藥、栗子、扁豆、糯米、蓮子肉有健脾厚腸止瀉作用,不妨多吃

點。蘋果能止瀉,煮熟後也可多吃。

(6)減少房事,使脾腎精氣得以滋養。  

慢性腹瀉的常見併發症

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症:腹瀉病程較長,如禁食時間過久或長期熱量不足,常可引起營養不良和各種維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良可互為因果,往往造成惡性循環,導致不良後果。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乾眼症及角膜軟化症;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感染:常見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癤腫、敗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靜脈炎等。各種感染可能成為腹瀉的病因,但也有在腹瀉之後,由於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遷延性腹瀉或原有營養不良病兒,容易並發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中毒性肝炎: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常見於營養不良及重症敗血症病兒,預後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瀉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其他:如急性腎功能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如處理不當還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鉀、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套疊等,偶可見腸穿孔和腹膜炎。  

慢性腹瀉的飲食保養

①根治急性腹瀉;

②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變質食物,不暴飲暴食,不貪食油膩生冷;

③生活規律,避免疲勞,受涼,尤其腹部保暖;

④心情舒暢,樂觀豁達;

⑤腹部保健按摩;

⑥適當活動鍛煉,增強體質;

⑦選擇一些健脾止瀉的食物,如苡仁、山藥、大棗、蓮肉(去芯)、栗子、芡實、扁豆、茶葉、大蒜、食醋等;

⑧少吃容易引起腹瀉的食物,如蜂蜜、香蕉、無花果、芝麻、麻油、花生仁、瓜子仁、核桃肉等。  

小兒慢性腹瀉

小兒慢性腹瀉怎麼辦?

慢性腹瀉現在比較常見,但兒童患了慢性腹瀉也是很危險的。

小兒慢性腹瀉常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引起死亡。全世界每年約有500萬兒童死於這種情況,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在我國小兒慢性腹瀉主要由沙門氏菌引起,並同時伴有腸道功能失調。急性菌痢轉為慢性菌痢者約佔10%-15%,小兒慢性菌痢比成人少得多,急轉慢者在1%以下,小兒患慢性腹瀉時的診療方法是:

1、首先要進行細菌培養及大便常規檢查,弄清腹瀉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抗菌治療。

2、調整飲食。腹瀉患兒,大部分有雙糖酶水閏的下降。此時,如果禁食,可以減輕腹瀉但飢餓更加重營養不良;如不控制飲食,必加重腹瀉。此時需要有一個飲食調整階段,給患兒以「特殊飲食」,我們稱之為「飲食療法」。對大部分病兒,效果十分明顯。飲食的配製,主要採用脫脂奶、米湯及糕乾粉。

3、加強全身及腸道局部抵抗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慢性腹瀉患兒的腸粘膜與大便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明顯下降,是腹瀉慢性化的原因。常採用胸腺肽等免疫調節劑,必要時輸新鮮血,並注意補充鈣、鉀。

對於腹瀉的小寶寶而言,應該做詳細的評估及檢查,並且儘早做處理治療,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同時,經過適當的照顧與飲食調理,可使腹瀉寶寶更快地恢復健康,保持良好的營養與生長。

1、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癥狀: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並且表現出煩躁、愛哭。

可從以下兩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

A、用自製的糖鹽水補液:用自製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溫開水內加入精食鹽。

B、用醫生給開出來的口服補液鹽補液: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乾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然後,在最初4小時里,按寶寶的每千克體重給予液體。此後,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後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

愛心提示: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並且按說明配製完畢之後,不能再往裡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

2、小肚肚保暖很重要

除調整飲食外,還要注意寶寶腹部保暖。氣候涼的時候,寶寶由於受病毒侵犯,其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將加重腹瀉。媽媽們可用熱水袋對寶寶腹部進行熱敷,也可幫寶寶揉肚子,以緩解其疼痛。

3、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於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後,媽媽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乾燥,然後塗抹一些尿布疹膏。

4、隔離與消毒

接觸生病寶寶後,應做到及時洗手;寶寶用過的碗、筷、奶瓶、水杯等應做好消毒工作。另外,寶寶換洗的衣服、尿布等也應用開水燙洗。

小兒慢性腹瀉常伴有營養不良及其他併發症,後果較嚴重,所以,在急性期的治療和家庭護理十分重要。  

慢性腹瀉與腸道菌群

慢性腹瀉是一種癥狀,可由多種疾病或因素引起。

慢性腹瀉的診斷很複雜,除一小部分屬於致病菌引起外,大部分找不到明確的病因。現在腸道菌群失調作為慢性腹瀉的病因已被人們充分認識,有人曾對57例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腹瀉人進行分析,發現9例為慢性痢疾,27例為一般性結腸炎,10例為黏液性結腸炎,11例為潰瘍性結腸炎。

最後的結論是:72%的慢性腹瀉是原籍菌(原來就生長在該部位的)異常表現,並無外來菌參加。這一實驗說明大部分的慢性腹瀉是由菌群失調引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腹瀉中有很小的一部分是有結腸癌引起的。  

正確認識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每日排糞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慢性腹瀉的病因分類:1、腸道感染性疾病;2、腫瘤;3、小腸吸收不良;4、非感染性炎症;5、功能性腹瀉;6、葯源性腹瀉。

慢性腹瀉的癥狀共有以下幾種:腹瀉:病變位於直腸或乙狀結腸患者多有便意頻繁和里急後重。腹瀉伴隨癥狀:因病因不同而伴有腹痛、發熱、消瘦、腹部腫塊或消化性潰瘍等。

慢性腹瀉的一般檢查分為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超聲。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而慢性腹瀉的治療則根據病因治療,針對不同類型腹瀉採取相應治療。其中對症治療:盡量避免選擇成癮性藥物;且應在明確病因後應用。及時到醫院詢問專家意見。

對某些慢性腹瀉來說中藥保留灌腸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另外南寧肛泰肛腸醫院專家對於腹瀉患者並不提倡進行「飢餓療法」,在一般情況下可繼續進食。患者不能靠輸液、吃補藥、吃營養品來代替從正常飲食中獲取全面的營養,只有營養充足才有利於疾病恢復。同時,患者還要補充足夠的液體,包括潔凈白水或者其他飲品,以預防脫水。為避免腹瀉的發生,最後提醒大家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這道關,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到:堅持飯前便後洗手;注意飲用水的衛生,喝開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用流動水多清洗幾遍或削皮後再吃。慢性腹瀉要節制飲食,做到生熟分開。不吃或少吃涼拌菜以及易帶致病菌的水產品,食具要按時煮沸消毒。不到衛生狀況不好的餐館吃飯。

參看

  • 《手穴手紋診治》- 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5510


<<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

慢性腹瀉相關圖片

慢性腹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